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在厦门调研时强调 发挥特长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4-04-24      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龙邹霞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中国海洋报讯 4月21日~22日,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一行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站调研。

  4月21日下午,刘赐贵来到海洋三所进行调研。他首先来到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实验室,看望和慰问这支在应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的科研团队。他表示,海洋三所科研团队不仅为国家核应急决策提供了真实、科学、可靠的监测数据,而且也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能力,促进了自身发展。随后,刘赐贵来到海洋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大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了解了该所海洋微生物基础和运用科研工作进展以及大洋微生物菌种保藏情况。刘赐贵一行还察看了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情况,了解共享平台的服务对象,以及对社会开放程度等情况。在视察灰鲸标本馆建设情况,并得知该馆将在今年“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对公众开放后,刘赐贵给予充分肯定。

   

  刘赐贵在海洋三所了解大洋微生物菌种保藏情况 

  座谈会上,刘赐贵在听取了海洋三所所长余兴光的工作汇报后说,对海洋三所今后的工作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抓住机遇,提升科研能力。继续抓住海洋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与科研方向相符合,不断提升科研软实力。二是发挥特长,注重成果转化。海洋三所在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技术研发成果产业转化、海洋放射性物质监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有自身的特点,希望把这些特点转化为发展特长,推动成果尽快转化。三是为地方做好服务,推动共同发展。作为国家海洋局驻闽单位,一定要立足当地,拓展服务范围,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服务,同时推动自身发展,实现双赢。

  

  刘赐贵在厦门海洋环境监测站查看潮汐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4月22日上午,刘赐贵一行来到厦门海洋环境监测站进行调研。刘赐贵首先到海洋水文气象室详细了解了潮汐、温盐等基础海洋水文数据的获取过程,询问了监测站位布设、浮标运行、数据采集工作流程、设备维护等情况。他非常关心监测站人员生活,询问值守人员的三餐如何解决,并走进站上设置的简易厨房查看生活设施。刘赐贵对监测人员说,一线海洋工作非常单调,也很辛苦,大家一定要忠于职守,不能麻痹大意,要保证提供一手海洋数据科学、可靠。

  

  刘赐贵在厦门海洋环境监测站了解海洋水文气象数据采集情况

  厦门海洋环境监测站始建于1903年英国人设立的潮位水尺观测站,1905年起正式开展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至今已有109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海洋水文监测站之一。刘赐贵说,百年老站今天仍然在使用,为国家和地方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今后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海洋、走进海洋,扩大其社会影响,以促进基层海洋工作更好的开展。刘赐贵对该站工作提出3点要求:一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抓住机遇,提升能力;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刘刻福、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石青峰等一同参加调研。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