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讯 2月12日~13日,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一行赴大连开展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调研,与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副省长赵化明,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大连市市长李万才就海洋事业发展情况和渤海海洋污染治理经验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另外,还实地考察了棒棰岛海岸带生态修复与示范工程、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中国海监第三支队。
刘赐贵参观海监1013船驾驶室
调研期间,刘赐贵对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表示感谢。他说,渤海是我国惟一的内海,渔业、矿产、空间资源丰富,为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渤海生态环境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海洋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海洋资源超载区实行限制性措施”等。此次调研座谈就是要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对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等方面进行调研座谈,弄清渤海地区污染到底的实际状况,未来环境变化的趋势,实施陆海统筹的具体措施等,为遏制渤海环境污染、改善渤海生态环境寻找应对之策。
刘赐贵表示,海洋污染的80%以上来自陆源污染,保护渤海环境既要靠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监督和严格执法,更要靠地方政府的有效治理和管理。他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关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渤海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当前严重的环境质量状况。三是要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按照“五个用海”的要求,规划渤海开发保护的新格局,通过有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渤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四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主动担当。
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发表讲话
他提出了改善渤海生态环境的九项具体措施。一是要有强有力措施推动渤海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提升监测能力,实施准确监测监控;三是适时准确通报某一区域或某一河流的监测结果;四是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综合管理;五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六是提高海洋环境准入门槛;七是严格控制围填海项目;八是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九是在战略层面、法制建设、政策完善、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研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共同推进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满意答卷。
据悉,辽宁省通过三年治理,辽河流域污染情况有所控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实际效果。辽宁省相关领导建议建立和完善区域预警制度、红线制度、通报公示制度以及渤海污染通报和预警机制,海洋环境监测和监督体系建设等。并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国家海洋局对渤海海洋环境的治理,共同做好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发表讲话
2月12日下午,调研组来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听取了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于渤海海洋环境与评价工作的汇报。2月13日上午,环渤海三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一市(天津市)海洋厅(局)以及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北海分局,大连市、葫芦岛市、绥中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并从立法、能力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随后,调研组一行还来到了棒棰岛海岸带生态修复与示范工程、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中国海监第三支队进行实地考察。刘赐贵听取了棒棰岛海岸带生态修复与示范工程进展情况,在棉花岛海监渔政执法码头,刘赐贵一行登上海监1013船听取了中国海监第三支队执法情况汇报,并参观了驾驶室等,还参观了中国海监第三支队业务主楼。在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仔细询问了人员设置、设备仪器、技术能力等情况。
刘赐贵一行在棉花岛海监渔政执法码头参观指导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局相关业务司和局属单位有关负责人,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相关人员参加了调研。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