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首先简单的把我们前两轮的规划做一个回顾,然后再谈第三轮规划的背景。第一轮规划是1991年到2000年,1987年1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当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开展利用土地总体规划的通知,其后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土地标准规划就陆续的开展了起来。第一轮规划虽然许多地方编制了,但是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第二轮规划是1997到2010年,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11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冻结非农业建设的耕地一年,冻结新干市(音)的审批,11号文件下发后,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在全国开展起来。在比第一轮规划更加全面和系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三轮规划,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目前所说的这种规划是2006年到2020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在加速的变化,土地利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计划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在比较利益原则下的国际分工和区域分工进一步强化,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不断加大,对于土地需求十分强烈。与此同时耕地锐减,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权益公平失衡等问题也日益尖锐。在此情况下,社会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变动,对第三轮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国情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这一次规划的修编。
背景有三点我尤其要强调的,第一点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我们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短期以内难以根本改变。第二点我国即将迎来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未来的20年中,我国的城镇人口将会净增约3亿人,平均每年增加一千万到一千三百万人。也就是有这么多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我们说的人口高峰城镇化和工业高峰,这必然会带来了土地的非农化。
第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过去10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耕地减少45万公顷,这相当于2004年全国耕地总量的0.37%,在世界上近30个5千万人以上的国家中,我们的人均耕地排名是倒数第二,人地矛盾在世界发展大国中是最尖锐的,也是最特殊的。好,第二个问题我就谈到这。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