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访谈 > 访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严金明 > 访谈摘要

我国第3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与前两次相比体现出来的显著变化

2008-11-26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资源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那么我认为这一轮的规划修编,与前两轮有四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一点我们说这一轮规划是经过反复的论证,经过了规划的前期的研究,一直到规划的编制的阶段。在我们有的层级规划中是从规划的前期到规划大纲的编制,再到规划成果的编制,有这三个内容。我们大家知道,这一轮规划的时候,从开始前期一直到现在已经经过几年的时间,这在以往的时候,就全国土地总体利用纲要规划的时候,像这样的反复论证是不多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认为这一轮规划的修编与前两次相比,注重了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的要求,高举了节约与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的两面旗帜。

第三点在规划的指标设置上有了创新,提出了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指标,分类设置规划总量、增量、效益三个指标。进行规划指标的分层控制,具体来说,比如说在规划的刚性和弹性指标方面,这次规划里面明确的提出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这在原来的规划是没有这样来划分,也很明确。约束性指标是规划期内不能突破的指标,这次在规划期内有6项是约束性指标,这6项是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补充耕地义务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量,城乡建设用地、人均城镇用地,这有6个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就规划期内引导实现的指标,实际上它还是可以变动的,共有九项,分别是园地、林地、牧草地、工程补充耕地、新增建设占农用地、总的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新增总的建设用地,有这九个预期性指标。

具体来说第二个方面是分类设置指标,也就分别控制总量、增量、效益三类指标,总量指标包括耕地、基本农田、园地、林地、牧草地、总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共9项。增量的指标包括新增总建设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义务量,工程补充耕地共五项。效益的指标主要是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以及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来考虑的一些因素。

具体指标上的创新是分层控制规划指标,这个方面就是说分了三个层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第三个层次是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

第四个方面是提出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类用地空间管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建设扩展边界,规划空间分区,各类用地空间布局次序,这里面我说是明显的显著变化的四点。第一个修编的时候,经过反复论证。第二个就是注重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的要求,高举了节约和集约用地的两面旗帜,第三是规划指标的创新。第四是提出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类用地的空间管制,主要是这四点,好,谢谢。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