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守住底线才能守好红线”
——记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十大杰出共产党员”刘会和

2012-04-16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吴强华 肖敏 刘志耀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不收礼、不吃请,不抽烟、不喝酒”——这是企业老板对他的评价;“我们过年过节最轻松,从不为向领导送礼费神”——这是局里干部的心声;“刘局长真的把我们当亲人”——这是普通村民的真情流露……

  这些“口碑”,称颂的都是同一个人——湖南省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会和。多年来,作为当地老国土,刘会和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一名国土资源系统共产党员独有的精神信念——“守住底线才能守好红线”。

  近日,刘会和被评为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十大杰出共产党员”。

  “如果我不能好好履职,请组织随时摘掉我的‘乌纱帽’!”

  刘会和堪称娄底的老国土。1986年,他从当时的娄底地区农业局调往新筹备成立的娄底地区国土资源局,是娄底最早的“国土七人”之一,他一干就是20多年,成为娄底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部“活词典”。

  2006年7月,娄底城市建设进入“南移北扩”战略发展期。就在这时,组织上将娄底国土资源局领导的重担压到了刘会和肩上。

  任前谈话时,领导语重心长:“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没有信心处理好?”

  刘会和简短铿锵地回答:“如果我不能好好履职,请组织随时摘掉我的‘乌纱帽’!”

  就这样,刘会和在娄底加速发展的时候,走上了娄底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岗位。

  甫一上任,挑战即接踵而来。2007年,国家批准在长株潭地区设立“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被确定为“3+5”城市群成员之一,万宝新区、东部新区、北部新区相继开发,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也迎来了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的挑战。

  如何破解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两难”?刘会和坚持:一方面,坚决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一方面,用好用活政策,积极搞好土地规划修编,把重大基础设施与产业建设项目精心谋划布局好。

  万宝新区,因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成为娄底投资的新热土。不仅政府争着上项目,企业也纷至沓来,争相圈地。

  刘会和敏锐地意识到,万宝新区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娄底城区远景规划。在控制性详规未出台之前,他及时建议市里冻结城南新区万宝茶园片用地,避免了不按新规滥建导致的重复拆迁。当时,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当面威胁他、辱骂他,四处告他。

  面对这些压力,刘会和义正词严:“如果这样做,是对娄底人民的犯罪!我不只是代表国土资源局,而是代表娄底几百万人民行使权力!”

  然而,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刘会和则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及时落地。比如,娄底局对娄新高速公路的报批,曾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誉为公路用地报批史上的“奇迹”。

  用地报批原定的时间截点为2008年8月底,因各种原因,报件日期提前至7月5日。可是,娄底市国土资源局直到6月30日,才接收到业主方提交的基础资料。要在4天内完成呈报资料的准备,当时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在刘会和眼里,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越是要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完成。他每天审签资料、督办工作至深夜,和工作人员一道加班加点,吃盒饭、方便面充饥。仅用4天时间,完成17个乡镇150个村的土地分类面积和权属测算,绘制了土地利用现状图、勘测定界图、补充耕地位置图等各种相关图件100余幅,编制完成5个县(市、区)30余套共3000余页的纸质报件资料,确保了各项报件资料如期上报国土资源部。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面子上抹不开,怎么开展工作?”

  有人说,温文尔雅的刘会和当上局长后,变了——变得不近人情,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2008年,市国土资源局搬到新址办公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他的办公室里装上摄像头。

  “一天到晚把自己一举一动置身于监控之下,跟坐班房有什么两样?”有人讥讽。然而刘会和就是在这个监控头下一直坚守,正人正己,不越雷池半步。

  刘会和还有一条被称之为“冷面条款”的规定:干部职工不得到他家中找他办事,所有事情必须到办公室谈。逢年过节,不仅不能登门拜访,甚至连短信也不能发。后来,他干脆关掉手机,家门紧闭,谁也找不到他的去向。

  逢年过节可以拒人千里之外,生病住院时,对待上门看望的同事,又该如何应对?一次,刘会和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住院。出院后第一天上班,他拿着一摞红包交到办公室,嘱咐工作人员全数退回,每个红包上都附有一张小纸条,字条上面写着“在我疗养住院期间,大家纷纷前来医院探望我,让我感受到家庭般的亲情与春天般的温暖,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段难忘的美好记忆,在此我对大家的深情厚谊表示衷心的感谢!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家的情意我心领了,我作为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因此慰问礼金一律奉回。”

  面对他的所作所为,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不近人情,更多的人则为他叫好。而刘会和有他自己的坚持:“全局有400多个人,逢年过节都来拜访,就不用干别的事了。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面子上抹不开,怎么开展工作?”

  他多次表示,社会上普遍视国土资源部门为“高危部门”,国土资源局长则是公认的“高危岗位”。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需要百倍的清醒和高度的自律。

  公生明,廉生威。在他的主持下,局里制定了30余项规章制度,内容涵盖人事、廉政、财务等各个方面。娄底局规定,凡涉及干部配备、任免、奖惩、出国以及5万元以上的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都须由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凡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审批、供地项目审批、土地资产管理、重大违法案件查处、矿业权设置及出让等重大事项,均坚持集体内部会审。

  2006年,娄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14个国土资源所114名同志,进行了定岗考试和竞聘演讲,48名同志被分流出国土资源部门;2009年,机关全体人员共96人进行岗位大轮换,异动率达70%以上; 2011年3月,局属二级单位167人全员轮岗,正科级领导岗位异动率达78%,副科级领导岗位异动率达50%,一般工作人员异动率达46%。这么多次大规模的人事安排,均未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

  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的亲身经历,为刘会和的公允廉明作了诠释。有一次,这位工作人员随刘会和出差,去办公室帮刘会和取笔记本,当他打开刘会和办公桌的抽屉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些领导写给刘会和的关于人事调整的条子,但条子上提到的人一个也没有得到特殊照顾。

  “不收礼、不吃请,不抽烟、不喝酒,丁是丁、卯是卯。”这是湖南安石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杰辉对刘会和的评价。娄底是资源型城市,2005年开始,娄底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一些矿主找关系、托人情,请求刘会和网开一面。但刘会和从未妥协,指挥300多人的联合执法队伍,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采矿集中行动,炸毁非法矿井85处,拆除违法设备100多台,遣散务工人员1000余人。近年来,娄底市共查处违法矿产案件311起,关闭整合矿山325家,收缴罚没款1000多万元,行政拘留20余人,安全生产形势大为好转。近4年来,全市没有因为超深越界、非法转让而出现安全事故。

  “我的位子是百姓给的,为百姓利益,死也值得!”

  刘会和不仅是国土资源的坚定守护者,而且是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1993年~1999年,原县级娄底市国土管理局在清潭村征用部分土地,用于修建新星北路。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当时采取以门店安置劳动力的方式,进行就业安置,总计应安置门店78个。后因城市规划调整,需变更安置位置。村民不同意变更,多次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上访。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但收效甚微。此事一拖就是13年,群众反映强烈。

  刚上任不久的刘会和在深入了解群众意见后,会同有关部门向市政府提出了解决方案:78个门店安置位置,必须服从城市建设规划调整需要;每个门店补偿一定的基础费,适当补贴建材损耗、物价上涨等各种补贴;所收门店安置包干费,从交款之日起到当年8月底止,按定期一年的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敦促市城建加快涟滨东街等建设进度,力争使78个门店及早受益。这一安置方案,使一桩久拖未决的土地征收积案得以化解,被征地农民得到了妥善安置。

  为更好地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刘会和深入全市100多个乡镇进行调研,充分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推动出台了《娄底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征地补偿标准较以往提高了一倍以上。

  征地补偿标准的“慷慨”,与娄底局机关开支的“吝啬”,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机关日常开支上,刘会和是出了名的“抠门”。然而,对于土地整治、地灾防治、扶贫开发等项目,刘会和却总是千方百计为民谋利。2006年~2010年,市本级共投资3亿多元,开发整理耕地13.5万多亩。每次研究项目,刘会和总是要求多向贫困县(市),特别是贫困村组倾斜。2009年,市国土资源局拨付给涟源市杨市镇砖湾村扶贫资金15 万元,建成可满足9万多人饮水需求的农村饮水工程。砖湾村村民感激地说:“刘局长真的把我们当亲人!”

  正是因为把群众当亲人,刘会和始终将受地灾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2008年6月10日,娄底市出现强降雨,最大降雨量达120毫米。6月11日清早,他便赶往双峰县,冒雨实地察看了双峰县蛇形山镇双泉、泉山两村山体滑坡现场。双泉村山体滑坡点经暴雨洗刷,随时可能再次崩塌。双峰县国土资源局的同志一再劝他不要去现场,刘会和坚持:“我必须到现场看一看,心里才有底。”一行10多人刚路过隐患点,数十秒后,一处塌方便将道路掩埋,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刘会和却淡定地说:“我的位子是百姓给的,为百姓利益,死也值得!”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