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综合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珍惜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中国”主题征集活动 > 主题征文

波涛映照的青春

2019-09-27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部报社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三沙,海洋人守护的阵地。他们之于浩瀚的南海,虽仿佛沧海一粟,但他们奋斗的汗与泪,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闪耀着青春的光芒。

  作为“90后”新人,从入职第一天起,我们就不断听闻老前辈的感人故事。有顶着9级大风,爬上风向杆排除故障的罗培史;有累计守礁100个月的“守礁王”李文波;还有揣着转业命令上礁、最后硬是被抬着下礁的东门礁班长蒋忠泉……刚听到这些故事时,我们既敬佩又感慨,常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面对飓风,会像罗培史那样无所畏惧吗?面对孤独,会像李文波那样忠于职守吗?面对取舍,会像蒋忠泉那样执着奉献、无怨无悔吗?

  然而,当看到跟我们一样的年轻海洋人,在最一线的岗位上,用他们的青春热血,书写出一个个鲜活的奋斗故事时,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精神一脉相承,我们的新一代照样能行,也必须能行!

  刘涛荣,三沙中心站的新生代,2013年来到海南,蓝天大海下的他,踌躇满志,时刻准备开启奋斗的航程。可第一次出海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次任务是水动力测流,要在海上连续停航26小时,密集的定时定点作业,闹钟不一会儿就提醒一次,26小时简直就是不睡觉、连轴转。其中的艰辛,我们深有体会。更何况他还晕船!吐得是七荤八素的。但他就是不服输,撑着满眼的血丝,牢牢站住了。

  2014年,刘涛荣参加了海南70个海岛名称标志立碑工作,前后3个多月,几乎所有外业可能碰到的困难他都碰到了,特别是趴在泡沫板上上岛礁的情形,他至今想起来都后怕。当时,因为岛礁周边暗礁密布,船靠近不了,他是趴在一块约一米见方的泡沫板上去的。那可是无风三尺浪的南海,一个大浪打来,小小的泡沫板随时可能被掀翻,但当时他心里只有任务,根本来不及想这些。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一年,他经历了太多艰苦磨炼,也迅速完成了从新人到外业强将的蜕变。2016年,入职3年的刘涛荣又参加了西沙某领海基点保护范围的选划,在测水下地形时,碰到一大片浅水珊瑚礁区域,小船不能开,只能采取人工打点测量的方式,高温下,烈日中,他果断下船蹚水测量,有些地方海水没过了胸口他也全然不顾。任务完成后,他的皮肤因为长时间暴晒海淹火辣辣地疼,手脚更是被锋利的礁石划得伤痕累累……前段时间,刘涛荣又从南沙回来啦,我们问他:最近南沙海况这么差,你在船上又受苦了吧?小刘轻松地说:“嘿,早就习惯了!”

  张渊洲,跟我们一样的“90后”,宁夏人,祖祖辈辈没见过海,可他却一心向海。工作不到4个月,就主动申请前往南沙守礁,而且是“跨年守礁”。张渊洲说:“真没想到啊,第一次不在家过年,就远隔千山万水,就如此的孤独寂寞。”大年三十晚上,电话那头妈妈的一句:“孩子呀?妈妈想你了,有饺子吃吗?”,让他的泪珠一下涌出了眼眶。可他强忍着泪水告诉爸妈:“岛上挺好的,什么都有。”他把对亲人的思念,把在岛礁上的孤独都化作成工作的动力,用一次次准确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回报着一心向海的初心。

  热血男儿,愿将青春光芒洒向海疆还好理解;柔弱女子谭泽琼,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南海上绽放成了铿锵玫瑰。

  工作的第一年,她就参与野外作业环海南岛近百天。一次,在一片红树林区作业,厚厚的淤泥使她一脚踩下去竟没过了膝盖拔不出来,要靠同事们合力才把她拽了出来。她风趣地说:“红树林再美我也不能留在这里呀,我的使命是整个南海。”她粗略算了一下,工作4年来,步行作业距离已达200公里以上。三沙海洋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也留下了她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南海,国人心中的牵挂;三沙,新海洋人守护的阵地。我们之于浩瀚的南海,真仿佛沧海一粟,但我们奋斗的汗与泪,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闪耀着青春的光芒。“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予的厚望,正在南海新青年身上呈现,一点一滴皆故事,一岗一位总关情。

扫描二维码分享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