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综合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珍惜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中国”主题征集活动 > 主题征文

痴心一片为找矿 记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青年工程师欧阳永棚

2019-09-26      来源:自然资源报社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化面前,人类的进程好似沧海一粟,却仍有无数地质工作者执著于“以有涯随无涯”,欧阳永棚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地质大学潜心学习7年,在江西省地矿局孜孜工作6年,31岁的他在成年后的13年时光里一直围绕着地质找矿事业运转。
  2013年,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欧阳永棚没有像大部分同班同学那样接受来自大城市的橄榄枝,而是选择来到最基层的单位——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作为有着红色基因的吉安人,他准备以向地质找矿事业奉献青春的方式回馈江西这片养育他的红土地。
  刚到单位报到,欧阳永棚就被派往景德镇浮梁县的大山中,迎接他的是一间旧民房、三位新同事、整墙地质图与满院岩石样,由此组成了朱溪找矿项目的核心力量。野外地质工作非常艰苦,长年与荒野为伍,与寂寞为伴。欧阳永棚来不及适应新环境,就立即加入同事们的工作节奏中,身披晨雾上山,肩洒星月方回,白天参与地质填图、剖面测量、钻探编录、槽探编录等工作,晚上还要在灯下整理当天的资料,及时归纳总结区域和矿区成矿规律。繁重的地质找矿工作没有击退他的热情,反而激发起他不竭的精神动力。
  由于专业知识扎实深厚,欧阳永棚在同事中很快建立起极高的口碑及认同。每当同事们在知识面出现断层或者矿物辨认出现争议时,第一时间会来请教他。而他在回答后总会谦逊地加上一句:“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他始终将基础地质工作作为检验所学理论的实践手段,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做完本职工作之外,他还会给自己添加诸如矿区蚀变分带、绿色蚀变矿物分类等额外研究,为往后矿区找矿研究工作打基础。
  地质工作在欧阳永棚的心中始终是最光荣的,在谈及所翻越过的高山、所编写出的报告、找寻出的矿藏时,他总是洋溢着自信与自豪。为了完成地质工作,他甚至自愿放弃婚假,以至于新婚妻子只能陪着他在项目工地上度过整个婚假假期。有一次参与野外调查时失足摔伤致脚骨骨折,他在家养伤的45天时间里完成了朱溪项目验收报告两个章节的初稿,撰写了两篇论文。了解到项目快要验收而紧缺人手时,他在仅仅休息60天之后就不顾家人劝阻,风尘仆仆地赶回项目部。
  欧阳永棚痴迷地质、痴迷找矿,这份初心从不因为职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新进单位的同事许杰辉记得,2017年11月,已经担任地勘院副院长的欧阳永棚带领他前往南京地调中心驻婺源项目基地学习交流。一次踏勘矿化异常点的时候,途经的一辆满载大理岩碎石的卡车吸引了欧阳永棚的注意力,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便三步并做两步地追了上去,与司机攀谈了起来。没一会儿,他兴冲冲地返回跟大家说:“这附近还有这么好的东西,规模还不小呢,咱们看看去,肯定会有新的发现。”于是,仅凭卡车司机简单几句指引的话,他带领大家行车将近2小时,终于在一个景区附近的山头上找到了“好东西”——一处规模较大的露采大理岩矿山。行至采场后,车刚停稳,他就急忙下车,饶有兴致地敲起了“石头”,边敲边说:“这大理岩真不错,细腻均匀,胶结致密。”紧接着,他嘴里默念着数字,大步走着丈量距离,兴奋地说:“厚度大概有300多米,底下岩体肯定小不了。”他随即找到矿山驻地,与矿长详细询问矿山的地质情况。夜幕降临,他仍意犹未尽。直到旁边南京地调中心同行的同事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矿痴,天色不早了,鸡血该收一收了。”他才意识到该下山了。回去以后,他就立马安排人员收集矿区周边资料,为相关立项做好准备。
  2019年1月,欧阳永棚开始担任重组后的自然资源调查院院长兼自然资源调查院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尽管成为了院领导,欧阳永棚依然保持着身体力行的作风。每次地科院地质所的专家团队来到江西,都会找欧阳永棚带路踏勘。而他对区域中的每一个矿点均了如指掌,不仅点位清晰,地质认识也深刻,让同行专家很是叹服。
  老一辈地质人的精神在欧阳永棚的血液里传承。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自然资源调查院首次中标矿集区矿产调查与深部找矿预测项目、承接三项钻孔数据库建设项目、与地科院及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继续开展新一轮合作、逐步打开抚州地质市场。

扫描二维码分享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