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县四大班子领导研究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
怀仁县委书记王智杰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司永恒同志深入中能芦子沟煤业督查煤炭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
日月开新元,龙春喜讯传。近日,晋北怀仁县被国土资源部评为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荣誉称号。去年以来,怀仁县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为契机,积极按照国家、省创建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结合本县的实际,不断探索节约集约国土资源的新机制、新做法,并走出了一条依靠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全面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为这个县实现富民强县和“再造一个新怀仁” 的“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了不竭动力。
加强领导,全力营造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新氛围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民生大事,创建工作就得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怀仁县始终把节约集体利用国土资源工作作为县乡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抓好手,县、乡两级党委都建立了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矿产资源工作列入了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配置管理形成了县委书记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并定期听取乡镇党委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矿产资源工作的情况汇报。
在创建工作中,怀仁县不仅制定了创建活动方案。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创建活动方案,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单位,分启动、推进、检查考核和总结表彰四个阶段在全县有序展开。同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纪检、法院、检察、公安、国土、安监、发改、国土、经信、农委、财政、环保等21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组,并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文件要求,结合怀仁县的实际,由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探讨,科学拟定出了当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指标标准框架体系;建立并完善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煤矿图纸交换制度、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乡镇政府国土资源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形成了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长效机制,为搞好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此基础上,怀仁县把强化舆论宣传作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试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制定了详实的宣传方案,而且结合“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去年以来,共发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宣传资料8000多份,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上刊登相关文章30余篇,使该县广大干部群众节约集约国土资源的意识明显增强。
坚持“双保”,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好,只有更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实现“保发展保红线”的目标。为此,怀仁县在创建工作中,采取五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力“双保”。一是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共同保护耕地资源。怀仁县政府以责任状的形式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折不扣地分解到10个乡(镇)及162个行政村,明确了县长、乡(镇)长、村长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年度土地变更后,我县耕地面积76.21万亩,基本农田63.62万亩,均高于市政府对怀仁县的耕地保有量72.76 万亩和基本农田63.3万亩的责任目标。
二是严格审核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政策,对中央扩内需保增长和民生项目及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安排,对工业项目用地严格执行最低价政策,节约集约用地。
三是严格“占一补一”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年内补充耕地面积2496亩,缴纳耕地开垦费1198.8164万元,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补大于占的态势。
四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年内全县共争取、实施并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个,累计整理土地6700亩,新增耕地1370亩。
五是坚持节约集约优先战略。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和修订,整个过程都以节约集约为纽带贯穿始终。
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
国土资源管理没有捷径,因地制宜,尊重现实,大胆实践才有出路。对此,怀仁县在创模工作中,不遗余力重实践,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
一是挖存量拓空间,在节地方式上寻求有效突破。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退二进三”等措施,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收购盘活存量闲置低效利用土地1000多亩,不仅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实现了双赢。如云州东街 “城中村”经过改造后,新规划的小区容积率达到了1.75以上,是原来的3倍多,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消灭了怀仁最后一片老城区。
二是严格矿山企“三率”考核,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针对煤矿企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私采滥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在全县矿山企业中全部推行图纸交换制度、“三率”考核制度,对矿山企业的开采情况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对“三率”考核指标不合格的企业责令其进行限期整改,并与年检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程。据统计,2010年全县11座煤矿和1座铁矿,除3座在建矿井外,兼并重组后的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达标率全部达到了100%。
三是实施矿产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促进节约集约利用。针对全县矿山企业“多、小、散”和资源回收率低的现状,积极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和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将全县36座38坑压减整合和兼并重组为7座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的现代化大矿。在采煤方法上,全部引进了国外现代化先进开采技术和装备,全县煤矿资源回收率均达到80%以上,比整合前提高了320%;非煤矿山企业由整合前的38座压减整合为24座,压减整合比例为36.84%,经过技术设备改造,回收率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四是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注重生态恢复建设。要求资源整合后的矿山企业,严格按照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及恢复治理方案》,并加强业务和政策引导,促使矿山企业足额缴纳矿区地质环境保证金。
创新作为,着力构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
创模只是形式,不是目标,为了有效建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怀仁县以创模为契机,不断求新求进,努力构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
一是建立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了土地和矿产资源有偿出让制度。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积极培育和建立土地和矿业权市场,从机制上迫使用地单位和采矿企业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二是建立倒逼机制,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配合税务部门,一方面,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进行清算;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政策。严格高标准全面征收,对企业产生很大震动,有部分企业因难以承受土地经营使用和保有成本大幅增加,打算转让或分割闲置的土地,有效遏制了空圈土地和浪费土地的行为,批而不用、批少用多的现象迅速减少,通过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合理调控,有效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三是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建设用地全程跟踪。在认真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落实预防建设用地闲置的业务措施,加强对批后的土地跟踪管理,有效地防止了批后土地闲置现象,促进了节约集约利用。
四是建立政府考核机制,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政府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乡镇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考核优秀的乡镇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要向县政府做出书面检查,限期整改。通过这些措施,各级干部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明显增强,各项节约集约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五是建立用地评价机制,严格奖惩考核。建立各行业节约集约用地定期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国土、发改、统计、建设等部门对各乡(镇)街道、工业园用地的集约利用状况,从利用强度、利用结构、投入产出、资源消耗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并进行综合考核,将全县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进行奖励,对集约利用水平较差的责令整改。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