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前排右三)在孝义市现场调研
土地复垦,增加耕地
孝义市位于山西中部,吕梁山下,汾水之滨。市域面积945.8平方公里,总人口46.8万。2010年,全市GDP达到258.9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6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县(市)域第一,位列中国百强第70位,中部百强第4位,是山西唯一的中国百强县(市)、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和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县(市)。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面对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两难”问题,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依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提高资源回收率,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道路。为此,我们以开展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契机,把创建活动当作破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有力举措,融入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坚持“严守红线、全域规划、寸土必争、和谐共赢”十六字方针,努力构建维系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衡发展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新举措、新机制、新路径。现将创建情况陈述如下:
强化综合调控将保护耕地作为首要举措
始终将保护耕地作为创建的首要基础,全力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一)规划引领,重点突出,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按照“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积极铺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大纲现已原则通过省国土厅评审。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科学配置和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投放到最需要、最适宜、最高效的产业项目中去,始终做到“三个优先保障”,即:优先保障国家、山西省、吕梁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土地供给;优先保障自主创新、科技型项目土地供给;优先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项目土地供给。与此同时,以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政府买单配套,积极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资源共享率,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的效应。
(二)完善机制,多措并举,严守耕地红线。先后出台实施《关于贯彻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搞好耕地占补平衡的意见》等一系列耕地保护的政策性文件,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把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到地块、农户。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做到资料完整规范、内容清晰准确、数据更新及时、标志规范统一。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在确保每年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个别年份略有节余。
(三)盘活挖潜,复垦开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狠抓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大力实施省、市、县三级项目,2010年累计投资达4600余万元,建设规模1078公顷,新增耕地383公顷。加强矿区复垦管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保留的15座煤矿已开展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保证了全市耕地面积占补平衡有余。
(四)严格执法,强化监管,筑牢耕保防线。制定出台《关于明确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工作职责的通知》、《关于及时制止和有效打击违法占地行为的暂行办法》,构建了“政府领导、国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国土资源齐抓共管体系。2010年共出动巡查近4万人次,督查300余人次,出警约1400人次,出勤率、巡查率、覆盖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卫片执法中,我市的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本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为4.81%。
创新开发机制将存量资源有效盘活
(一)加大整治整合力度,建设新农村拓展用地空间。将创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拆旧建新、整村搬迁、移民并村、高层发展等途径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相继有38个村实施了迁村入镇、迁村进城,节约建设用地近500公顷。以大孝堡乡胜溪新村为例,实施七村整合建设现代化新村后,可节约利用建设用地133公顷。全省扩权强镇试点——梧桐镇,将全镇20村集中搬迁,建设梧桐新区,旧村可置换土地466公顷,这些实践已初步显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效果。
(二)率先铺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我市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山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机遇,出台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全面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资源潜力的调查摸底。在本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中,规划拆旧区面积2788.04公顷。确定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实施,以村、联村进行挂钩”的模式,目前我市已确定了10个增减挂钩项目区,拆旧区规模为356.75公顷,可复垦耕地336.19公顷,申请挂钩周转指标333公顷。极大地提高了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有效缓解用地紧张局面。
(三)不断完善土地市场建设,促进建设用地高效使用。积极探索和建立“多个口子进水、一个口子出水”的土地储备出让办法,实施了城区中心某部队营房占地、沿街办公楼占地以及建成区闲置土地的储备工作,全部进行盘活利用。2010年供应土地34宗,供应面积129.58公顷。
实施规范管理推动矿产资源科学利用
在矿产资源管理上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编制了《孝义市矿产资源规划》,并严格落实;认真做好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年检达标率100%;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进一步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障金的缴纳及使用;推行储量地段管理,要求矿山企业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制定块段开采计划,于每年度末,向国土部门提交下年度即将动用的储量块段规划及相关资料,促进了企业采煤方法改革,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使矿产资源利用由“浪费”变“节俭”。积极为煤矿兼并重组保留的15座煤矿申报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全部领取了采矿许可证,办结率达100%;为6户新型建材企业办理了粘土矿采矿登记手续。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了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营造浓厚氛围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契机,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开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组,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责任人,明确时间任务,与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统筹安排部署,同步督查考核,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集中力量,破解难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基本要求,研究和分析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以破解资源供需矛盾为突破,努力探索和构建维系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衡发展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
(三)深入宣传,深化认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国土资源相关政策法规进村入户,使创建工作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总之,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我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