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钟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平]
尊敬的鹿部长,各位领导,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学为先,以干为要”。我来自湖北省钟祥市,作为一名基层国土局长,有幸参加了部组织的两期县(市)局长培训班。从忙碌中静下心来,聆听领导、专家的高端报告,分享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方位、多角度“清心明目”中进一步领悟了“学为先、干为要”的辩证法则,可谓受益匪浅,影响至深。
一、洗脑充电,在深学中丰富新理念
回视培训经历,盘点学习成果,主要有四点收获:一是收获了知识。在培训中,无不体现出“新、活、实”的特点,各位领导、专家用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敏锐地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从部门专业知识到公务行为规范,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分析,可以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透彻明了。我们都从中更新了知识和理念,政策水平得以提高,模糊观念得以澄清。二是收获了经验。通过培训期间的座谈研讨、经验介绍、教学考察,既分享了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开阔了视野,又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为弥补不足提供了借鉴,是一笔值得珍藏的资源财富。三是收获了信心。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后,管理职能越来越强,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身处执法服务最前沿,时时处处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任务重,矛盾多,压力大,一些基层同志说工作不好干“夹缝中求生存”。通过培训学习和引导,大家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有了更深理解,心底豁然开朗,工作信心倍增。四是收获了关爱。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我们都真切感受到部领导对基层干部成长的关心和重视,对基层工作的关注和鞭策,使我们深受鼓舞。
二、学以致用,在实干中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我市的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走出钟祥看钟祥”、“跳出国土看国土”,两次培训后,我们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所学与所用”、“所悟与所动”大讨论、大实践,在清晰的思路中实干巧干,收到了较好效果。
钟祥是农业大市,耕地保护任务重,责任大。我们把“保红线”、基本农田“四化”管理的理念融入具体工作实践中,大力推行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离任审计制,全市15.9万公顷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受到省政府、省厅表彰,基本农田保护进入全国示范区行列。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全方位支持新农村建设,石牌镇彭墩村迁村腾地成为全省典范,得到部、厅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原磷都”之称。但由于过去管理基础薄弱,无序开采、资源浪费比较突出。近几年强化政策引导和机制体制创新,完成了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资源整合、矿权核查等基础工作,全市矿业秩序明显规范,矿业经济不断壮大,去年矿业产值7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矿政管理得到省国土资源厅高度肯定,我个人也被国家十部委局授予矿产资源整规先进个人。
服务发展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结合新知识、新程序的学习实践,完善了业务会审、审批运转、窗口办理、限时办结制度,规范了业务程序,办事效率提速50%以上。“登记小窗口、服务大理念”的做法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服务对象的好评。
三、常抓不懈,在展望中迈上新起点。
近年来,我局围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采取联合办班、分级培训、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开展全员培训,与华农、湖北农学院建立了培训合作关系,近5年投入培训经费达50多万元,73人获得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队伍的知识结构得以改善。
我们深知,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基层队伍现状看,依然存在“绳短井深”的“四少”问题:一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才少;二是“全把式”人员少,不少老土管、老地矿偏重“原岗”理论,难以适应体制调整后的岗位需要;三是培训机会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基层管理人员核减,工作常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少有时间和机会更新知识;从基层面临的任务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保”任务和压力前所未有。从科技发展看,GPS测量、远程报件、信息化办公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管理,“一把尺子走天下”已成为历史。
教育培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展望未来,“双保”重任使我们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新跨越更加渴望,也将激励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队伍培训引向深入。
1、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干部队伍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基层国土资源队伍与管理实际,制定和实施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2、完善自我,带动全局。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作为基层单位一把手,自己要回过头来认真整理、消化历次培训学习的知识,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确保所学不“缩水”、不落空。另一方面,从建立学习型机关入手,紧紧围绕提高“三种能力”,影响和带动全局上下开展学习活动,做到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3、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采取长短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办法,以书为师、以人为师、以事为师。一是换岗交流“促学”。加大对长期从事单一岗位的老土管员、老地矿的交流换岗力度,督促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二是因人施教“选学”。通过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基层人员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希望通过培训解决什么,让参训者自己“点单”,使培训符合基层“胃口”,避免理论学习空对空。三是内部挖掘“互学”。将业务能手从“后台”请上“前台”,传授经验,借强补弱,使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试就灵的理论互为所用。四是重点培养“送学”。除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外,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选送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在职深造,缓解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的瓶颈制约。
古人云:“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坚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厚爱,有全体国土资源人的不懈努力,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国土资源事业一定会乘势而上、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