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讯“青岛人民,我们‘蛟龙’号回家了!”3月17日上午,随着一阵欢呼,圆满完成2014年~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5航次)的“向阳红09”号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抵达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飞,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方等到码头欢迎,并考察主体建筑竣工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鲜花献给载誉归来的科考队员 赵建东 摄
9时左右,“向阳红09”号船渐渐靠向码头,迎接人员向队员们挥手致意,高声呼喊:“辛苦了,欢迎回家!”船上的队员们也挥手回应,有人高喊:“我好想你们!”
刚一靠岸,队员们就纷纷走下船。一束束鲜花,一声声祝贺,表达了亲人和同事最真挚的思念。王飞、王晓方等与队员握手,表示问候。
科考队员高兴地抱起阔别已久的孩子 赵建东 摄
王飞在听取第二、第三航段现场总指挥于洪军汇报的航次情况后表示,今天,在美丽的鳌山湾迎接“蛟龙”号凯旋,也正式欢迎“蛟龙”号落户青岛。我国进行大洋科考已有20多年历史,中国人以“蛟龙”号为代表和标志,走向深海大洋也已有十多年历程。本航次意义深远,科考队在西南印度洋检验了潜器性能,培养了新一代潜航员操作的保障能力,科学家不断认知海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体建筑完工,是一个新的起点,将对海洋事业、大洋事业和蓝色硅谷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不断发扬载人深潜精神,创造新的辉煌。
王晓方表示,青岛过去发展依靠海洋,现在发展更倚重海洋。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体建筑竣工,标志着“蛟龙”号有了温馨的家,以后航次中将得到更坚强的保障。青岛市特别倡导发展蓝色经济,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深海中心保障服务工作。
欢迎活动结束后,王飞、王晓方等视察了“向阳红09”号船,考察了“蛟龙”号及刚刚竣工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潜水器试验水池、潜水器维护车间、机修电修车间、深海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等。
据悉,本航次科考实现了5个“首次”:首次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活动热液系统开展载人潜水器探测,对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及合同区外不同类型热液系统进行精细调查研究;首次获得西南印度洋脊的热液流体特征;首次精细开展西南印度洋脊不同热液区的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首次在西南印度洋脊东段确认低温热液区;首次对西南印度洋热液区的热液、生物、地质的耦合作用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