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成果报告会召开,王飞表示 “蛟龙”号本航段取得的成绩令人激动

2013-07-19      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汪 涛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中国海洋报讯 7月16日上午,“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1航次)第一航段成果报告会在“向阳红09”船会议室召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王飞,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等特邀专家到会听取了成果汇报。

    在报告会上,“蛟龙”号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刘峰介绍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南海航段自6月10日从江苏江阴起航,到7月10日完成最后一次下潜,共进行了10次下潜,完成了对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标定、长基线系统的试验、冷泉区科学考察、海山区科学考察等相关任务,进一步验证了“蛟龙”号的其他各项技术性能,取得了丰硕的生物、地质样品和数据资料,锻炼了载人深潜队伍,为二三航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后,本航段科学家团队负责人周怀阳从整体科学内容角度,生物学家李新正从海洋生物角度分别作了成果汇报。

    王飞在听取汇报后表示,本航次取得的成绩令人激动。他希望“蛟龙”号继续发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用实际行动做好二三航段的工作,取得更多的科学成果。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项目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对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的“首秀”成果表示满意。他说:“此次成果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期。本航段将成为中国海洋研究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蛟龙’号本航段成果丰厚、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搭载科学家进行深海科学研究的能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