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土地日 > 第20个全国土地日 > 集约用地

广西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与土地产出率刍议

2010-06-24      来源:资源网     作者:陈春林 冯仁勇 刘露明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当土地被作为一种资产时,因为其有较高的价格,并能产生较高的使用收益,较之土地资源而言,会更加促使土地资产所有者树立土地利用效率观,珍惜土地,节约利用,把土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注重土地的保值增值。土地是稀缺性资源,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不断加大,土地利用的效率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由于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同一开发利用强度对产出水平的贡献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这正是由土地资源性状的地域差异性、用途的多用性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可变性决定的。

    学者杨桂山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99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以单位土地面积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的土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平均达529.2万元/k㎡,为全国平均强度的18倍,其中强度最大的上海,超过全国平均值达104倍;该地区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以单位土地面积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达1301万元/k㎡,高于全国平均产出率83万元/k㎡近16倍,产出率最高的上海则高于全国平均值70倍。李宗尧、杨桂山通过对安徽沿江地区2004年的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水平的计算得出,沿江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和安徽省的平均水平。这些学者的研究当中,似乎隐含着这样一个结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越高,土地的产出水平越高,即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2.研究区域概况

    广西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属区域,而且是我国岩溶分布的主要地区。据2007年统计资料,广西土地资源约占全国的2.47%,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39%,而人口却占了3.61%,密度达到201人/k㎡,远高于全国同期人口密度为138人/k㎡的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广西的城镇人口将逐渐膨胀,城镇规模也将逐步扩张,这无疑会对土地的利用方式造成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广西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的不够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石漠化现象备受政府和学者关注。人口密度高,土地石漠化严重,经济较为落后是广西的现状。因此,探讨广西对现有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对于实现广西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指标与数据说明

    在探讨广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效率、趋势、结构及其联系,主要考察以下指标:①土地产出率:采用单位国土面积上GDP来表示土地产出率,主要用以衡量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率。土地产出率越高,表明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越高;反之亦然。②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采用单位国土面积上的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来衡量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持续过高,容易超越土地的正常承载,甚至引发经济运行的低效;反之,则有可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获取较低的经济产出,也不利于一个区域的持续发展。③土地利用率:指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占国土面积总量的比例,主要用以衡量土地开发利用量上的程度。过高,则后续储备不足,土地开发利用量上的潜力低;过低,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④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以及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占比:用以衡量土地开发利用结构状况。⑤

    数据样本为1978~2007的年度数据,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实证分析

    4.1广西与全国土地开发利用结构对比分析

    如表l,广西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占比均大于全国,而未利用土地占比小于全国。也就是说,广西土地利用率较高,这表明广西可供未来开发的土地较少。农用地中,除牧草地外,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占比均大于全国,这说明广西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难以大面积发展。因此,广西应加大对种植业的资金投入,加大种植业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以取得更高的土地产出率。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占比均大于全国。基于此,一方面,应积极提高已有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防范建设用地对农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过度占用,以实现广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4.2广西与全国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比分析

    ⑴土地产出水平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土地产出率总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大部分年份较之全国平均水平低;与长江三角洲、上海、安徽沿江等地区相比,则更低。1978年以来,只有1993~1994这两年间,广西的土地产出率是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占全部年份的6.67%。而且自1999年来,广西的土地产出率绝对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均达l0万/k㎡以上,最大差额为2003年的22.30万元/k㎡。而广西的土地产出率绝对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但差额仅为O.42万元/k㎡ 。从两者的比例来看,1978-1980、1984-1988、 1990-2005年这15年中,广西的相对土地产出率较低,均占全国平均水平的90%以下,最低年份l986年仅为81.10%。

    ⑵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总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全部年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长江三角洲、上海、安徽沿江等地相比,则更低。不过从趋势来看,广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不断上升。从绝对差额来看,广西与全国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从2002年始,绝对差额超过了l0万元/k㎡,最高为2004年,达到20.O3万元/k㎡,而最低为1978年的0.39万元/k㎡。从两者比例来看,1992年之前,除1986年外,广西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与全国水平的比例均低于0.7,落在O.4~O.7之间;而l 992~2007年,除1996年超过O.9外,其他年份均落在O.7~O.8之间;两者比例呈上升趋势而逐渐趋向于1,即即广西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⑶土地产出率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增速分析。广西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增速波动性比全国大,最大增速为1993年的97.23%,最小增速为1981年的一l6.67%,经计算,其增速序列的均值为19.15%,标准差为0.24;而全国的最大增速为l993年的61.78%,最小增速为1981年的-7.22%,经计算,其增速序列的均值为21.51%,标准差为0.14。即广西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增速的均值比全国小。此外,2004-2007年,广西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增速均高于全国,因此,广西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很有可能在将来几年间达到全国水平。

    而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广西与全国土地利用率增速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波动性大体上趋于一致,但是全国土地利用率增速序列的均值高于广西。

    ⑷土地产出率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相关性分析。学者们的研究中,似乎暗含着这样一个结论,即土地产出率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全国平均水的回归系数较大。

    广西的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之间、全国的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样本期间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越高,土地利用率越高;而全国的土地利用率(对数形式)对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数形式)的弹性系数为0.834,较之广西大(广西的为0.756)。从前面对广西与全国的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分析可知,广西的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与全国水平相比均较低。结合弹性系数对比可得,广西较低的土地利用率与其较低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关。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广西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以进一步提高广西的土地利用率。

    5.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广西与全国改革开放30年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与土地产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广西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与土地产出率及其增速均低于全国,更低于长江三角洲、上海、安徽沿江等地区;②广西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增速波动性大于全国;③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得出,广西与全国的土地产出率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之间分别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广西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土地产出率的贡献较低。因此,广西应增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土地产出率的正向效应来促使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增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主要通过提高单位国土面积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得到实现。

    广西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单位面积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占据广西国土面积四分之三强的农用地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使农用地、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益不断提高,未利用地的价值逐渐得到体现,最终实现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基于广西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土地产出率的贡献较之全国平均水平低的结论,一方面,应进一步考察土地资金投入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考察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寻求提高广西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土地产出率贡献度的最佳投资方案与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分析了广西的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开发量上的潜力较低,农用地、建设用地占比均较高。因此,为实现广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提高已开发土地的利用效率,即提高农用地的经济、生态效益,以及建设用地的集约使用程度,积极开发建设用地的地面及空间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应防范建设用地对农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过度占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用地模式。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农用地,防止对未利用土地的过度开发,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并有效执行用地计划,实现可持续的用地模式,以保证广西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