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术讨论会,刚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的也是文化问题,我觉得学术文化也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说从总体上看,不仅我们的宪法确定了言论自由是基本人权,在西方的宪法理论上叫精神自由。就是说要保证公民的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也是言论自由的组成部分。伏尔泰有一句话:“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也要有这个精神。从这几年政府改革来看,现在国务院去年开的一个会要建设法治政府,其中有一条是改革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就把专家论证作为决策程序写进来,作为强制性规范,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所以我们专家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教授、专家,另一方面就是自由和责任也是在一起,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你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你的话语权很大,社会影响力很大,就要承担起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有那么几条:
第一个是,一定要扑下身子把问题研究透,就是要深入下去,真正使这些问题有了深入的研究。你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必须出具专业意见,就应该有一个学术精神、专业精神。2008年中央派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进修,我当时定的题目是研究美国的联邦制,想把美国联邦制200多年大致发展的脉络、进程梳理一下,工作量很大。当时一去联系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宪法教授,那个学校里有一个名单我就发了一个E-mail,我说我是谁谁,我想研究的题目是联邦制度,什么时候拜访你一下,探讨一下联邦制度问题,你是宪法教授,我觉得这应该是很正常的。后来他给我回了邮件,他说我很欢迎你来,我们一起谈中国问题我很高兴,但是谈美国的联邦制问题不是我的专业,我尽管是研究宪法的,但是我只是研究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平等权的问题,假如谈美国平等问题我可以跟你谈,但是联邦制问题不是我的专业,我建议你找耶鲁的哪个哪个教授,后来我坐着火车到耶鲁找那个教授。这给我一个很深的震撼,在中国我是搞宪法的好像宪法所有问题我都懂,对门外汉来说只要是搞法律的什么法都敢说。所以给我一个启发,就是一个学者要有真正的专业精神,因为你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发言必须是具备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我想健康、有益的学术文化是第一条。
第二个是,要有一个反思精神、反省意识,这也是一个学者的良知。因为学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形成的,有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有的观点在今后都要修正的,这也是正常的,不可能一个人一开始讲的就是绝对精神。我们要有一个反思精神,我常常看到,特别是中国这方面也是很缺乏的。我认为要有一个反思精神,这也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应该有的态度。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也应该有一个反思,当时这个问题我错了,现在我认为是对的。
所以,我觉得在座的都是我尊重的专家学者,你们身上不仅专业知识精深,学术品格也令我敬仰,所以我觉得要弘扬中国的学术文化,把中国的学术研究真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中国才有希望,中国才能出大师、出大家。你看西南联大,培养了一批大师。所以我觉得要弘扬我们的学术文化。所以这次研讨会是一个学术讨论,还是要坚持真理,创造宽松环境,把我们的主题讨论深、讨论透。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