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即此
——写在“中国五矿杯——破‘两难’解‘瓶颈’大讨论”开栏时
毋庸讳言,在中国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毋庸讳言,当我们要捅开资源瓶颈,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时,我们面临着许多复杂的“两难”挑战。
从哲学的观点分析,世间万物变化、运动,旧与新在不断交替实属正常。而人是天生的猜谜者、解谜者,可是,到头来人们会发现,最大的谜是人自己。
自然,人作为万物之灵但也是万物的一分子。“万物归一,一归何处?”发问者应该是勇立潮头的智者。
智慧和聪明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人生的觉悟,宽阔的眼光;后者则是多元的能力,具体的才干。
既然智慧来自于人生的觉悟,那么经历大苦大难者才能开悟。于是,民众的智慧才会在改革的年代中如此蓬勃萌发。
小岗村的“泥腿子”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演绎了“财富与自由定律”的真谛。他们剪除了哲学的晦涩,用朴素的情感描绘出能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彩图。
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伟大宣言彰显了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
所谓“两难”,即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哲学观指出:这是一个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
当前,中央决策层、专家、学者、普通民众,对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认识基本一致,所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应运而生。但是,“战略行动”具体怎么实施?那些“两难”问题究竟如何排解?即便是专家、学者,抑或是政府官员,认识并不一致。
比如,中央倡导多找矿、找大矿,有些地方政府便闻风而上,垄断矿业权,运用财政资金投入商业性勘查。如抑制它,不仅挫伤了它的积极性,而且形成抗力使勘查环境更加恶化;如听任它,必然产生“与市场争权,与企业争利”的后果,有悖于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影响政府公信力,该怎么办?
再比如,许多成矿区带在林区,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往往处于“两难”,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干扰层出不穷,该怎么办?
问题既很现实也很具体,但解决的思路不同,遵循的原则不同,解扣的手法不同,往往就像两列交错而过的列车——会车时是在同一点上,但随之是南辕北辙,莫名其妙地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需要洞察大势的“智慧”而非“聪明”。因为所有的具体“两难”就蕴藏在体制、机制、利益、权益、定位等大格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当然增加了破“两难”的难度。
也许,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理性的思考——破“两难”,如何可能?
靠“感觉”不行,靠“直觉”也不行,而是要靠“先觉”。
“先觉”决不是教条,而是来自常识的凝炼。小岗村农民的常识很简单——交足国家的,余留自己的,这就形成了吃饱饭的制度,亦是最好的制度。
所以哲学一点儿也不虚无缥缈,在百姓眼里,它就是常识。
但往往关键时候,一些“聪明者”就是违背常识。新中国成立以后凡重大建设失误,哪个不是践踏了常识?近几年在资源领域,“一律关停并转”、“一律招拍挂”、“一律整合”、“办矿不如买矿”等等口号,是不是也与常识相悖?
用常识配制的钥匙可以开启各式各样的锁,所以破解“两难”的志士往往在基层。他们每天每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会逢河搭桥,遇山开路,因为他们无法回避也不能退缩。
问题是经典的创造性实践都要提升为制度的范本。政策设计者需要去伪存真,梳条理章,所以,对哲学家来说,学术越来越复杂了;但对民众来说,哲学永远是单纯的。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之时,破“两难”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些“雷区”、“地堡”不除,战役想获得全胜是不可思议的。为此,从今天起,我们将开栏组织“中国五矿杯——破‘两难’解‘瓶颈’大讨论”活动,先公布10个“两难”问题抛砖引玉供国土资源系统、矿业界、地勘界探讨和剖析,欢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尤其基层一线的同志都来参与,集民智而解惑,聚民力而图强,惟如此,“战以虞待者,胜”。
当然,“两难”问题绝不止10个,所有“大讨论”参与者都可以择己遇到的“两难”,提出破解的路径,这不仅会给同行带来启迪,也会使政府的制度设计获得灵感。
国土资源部“创先争优”办公室也是此次“大讨论”的组织者,这意味着,破“两难”也需要“创先争优”,同时,运用“创先争优”的平台来破“两难”,更充满时代精神。
在开栏之时,让我们深刻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近日视察国土资源部的一段重要讲话: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努力破解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理之语是警言,也是箴言。
中国佛家有“着相”之说,“着相”是什么?即人执着于物、于实、于理、于情……“着相”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物障、情障、理障、魔障……越障之后方能进入佛门。
我们这次“大讨论”,也是越“障”,进的虽然不是佛门,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门!
欢迎“语高而意深”的来稿,敬礼!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