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心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与海洋元素的有机融合。今年4月,《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提出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具备诸多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拥有2947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11公里海岸线。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向延伸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海上门户。
海洋经济基础雄厚。大连具有坚实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去年,大连海洋产业总产值为3738.3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为1649.7亿元。船舶制造业已成为大连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建造了我国第一艘万吨轮船等。近年来,大连市现代海水养殖、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海洋自然资源优越。大连位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具有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了山、海、岛、湾、礁等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大连渔业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鱼、虾、贝、藻等有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极其丰富。
海洋科技优势显著。大连市涉海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学科齐全,人才云集。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涌现出许多科研成果。
明确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以沿海港口群为基础、东北腹地为依托,稳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港口物流业,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升航运服务水平。
二是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依托大连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做大做强滨海旅游业,调整优化现代海洋渔业,加快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及新材料产业,培育壮大海洋化工业,开发海洋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及制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现有海洋科技优势,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搭建海洋科技联合研发平台,加强重点海洋科技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集聚海洋科技创新资源。
四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海洋规划体系,实施总量控制和红线管控,建立常态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海洋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修复,彰显海洋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大连国际影响力。
五是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管治能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促进海洋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智慧海洋”城市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以政策创新推动城市发展
推动政策创新。通过在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科技、航运服务、海洋金融等领域实施先行先试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海洋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投融资支持、加强用地和用海供给、人才培养引进、环境保护、提升海洋治理能力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全面清理制约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法规规章,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涉海地方性法规。
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整合科研院所的海洋科技资源,加强“蓝色智库”建设。引进培育海洋高层次人才,借鉴“深圳经验”,将海洋产业纳入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范围,在住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加强资金配套服务。建立政府政策性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海洋产业发展。建议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海洋中心城市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推进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通过使用专项资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助力海洋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本土海洋企业,吸引知名海洋企业落户。鼓励企业向海洋领域延伸,扶持中小微海洋企业发展。为海洋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人才、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全盘考虑,细化措施,提供全方位保障。
提升城市软环境软实力。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滨海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滨海生活品质。提升市民对海洋的认识,加强海洋文化宣传,普及海洋知识。丰富市民休闲活动,推动海洋文化与旅游产业、文创产业结合,大力繁荣海洋文化。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