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处 冯书林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十年来,济南督察局始终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在督察实践中不断总结规范、探索创新,尤其是去年以来,持续创新土地督察工作模式,探索全省域督察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精心谋划工作内容。紧紧围绕部党组确定的三大定位,认真研究全省域督察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强化对省级政府的督察力度,深度扩展督察工作内容。尽职尽责保护好国土资源方面,在对督察地区全部遥感影像图斑逐一核查的基础上,首次对督察区域二调以来耕地保有面积不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不实,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以来项目拆旧复垦不到位进行核查;在节约集约利用好国土资源方面,扩展闲置土地的外延,对督察区域二调以来的“空闲地”开展督察;在尽心尽力维护好群众权益方面,针对督察区域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预征地、未按标准进行征地补偿、拖欠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和未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保等突出问题开展督察。在前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土地出让金收缴情况的试点督察,督察内容涉及“批、供、用、补、查”各个环节,内容更为全面。
二是创新优化工作方式。工作方式上,采用“提交疑似问题,地方核实举证”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工作的主动性,减少了实地督察的工作量,使得全省域督察成为可能。充分利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已有信息平台,实地督察前先在局里内业判读开展比对分析,提取疑似问题清单,交由地方自查举证,然后再驻点督察,改变了以往“到了地方再发现问题”的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带着问题到地方”,有的放矢,确保发现问题更有针对性,工作效率更高。首先,内业分析比对。综合运用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变更调查初步成果、土地督察业务成果等,将省域内新增建设用地图斑、疑似违法用地图斑、疑似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空闲土地图斑,与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审批和供应备案等数据图件开展分析比对,初步分析例行督察地区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和土地执法基本情况。其次,下发疑似问题。根据内业分析比对的情况,逐项梳理汇总疑似问题,对疑似空闲土地、变更调查疑似存在问题、疑似违法用地、疑似耕地不实图斑清单,要求地方逐一进行自查。第三,地方自查举证。地方对下发的疑似问题图斑逐一进行自查,填写自查表格,并通过实地回传系统将现场照片进行上传。同时对征地补偿、土地出让金等其他内容进行自查。
三是督促落实省级政府主体责任。在督促省级政府落实依法管地的主体责任上精准发力,针对督察发现的典型问题,督促省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在省域范围内清查问题,将“我去察”转变为“督导省级人民政府自己查”;在督促整改时,督促省级政府真正负起统筹整改的责任,扎实开展组织协调、整改方案审查、督导检查等;对地方整改进度慢或工作滞后的情况,督促省级政府采取措施,及时约谈或问责;在开展整改核查时,先让省级政府组织验收,仅对省级政府验收情况进行抽查复核。
四是持续提升督察信息化水平。对原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升级,内外业采用“保密笔记本+PAD”的模式,不再携带服务器、显示器和云终端,设备硬件方面更为便捷。开发应用在线督察实地回传系统,自查数据下发数据的相关信息通过实地回传系统部署,自查结果通过实地回传系统反馈我局。同时,充分运用“三网融合”大督察数据平台,对土地利用管理数据及时进行全方位叠加比对分析。目前,局内已建立一个数据分析比对室,拟近期再建一个分析比对室和一个信息会商室,为全局土地督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