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大局中,最鲜明的特点是动力转换提速,新兴产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土资源系统以更加主动有力的用地政策,找准接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取得了不俗业绩。
集中释放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政策红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两年来,国家出台系列产业促进政策,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这些政策广泛涵盖医疗、教育、科技、体育、文化、城市交通等各行各业,均包含了专项用地政策,据初步统计达60项。如何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在2015年《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的基础上,2016年10月国土资源部推出了《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
“这相当于一个政策工具包。”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负责人说,该工作指引详细说明了各种新产业用地政策工具的适用情形。“具体而言,产业用地政策工具包括按原地类管理、优先安排计划指标、优先安排供应计划、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差别化选择使用方式和供应方式、开展配套建设、设立地役权、落实过渡期政策、调整出让底价设定方式、引导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10余种。”该负责人表示,工具包针对地方“不敢用”“不会用”的情况,打通了产业用地政策落实需重点突破的梗阻点。
各地国土资源部门以此为方向,用好配套政策,显示了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主动作为。
依据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省级批准旅游业项目用地5000余亩,确保了一批风景名胜区、生态公园、休闲农庄顺利落地,当地对游客服务中心等永久性设施用地办理征转手续,而对于林地、园地、丹霞地貌的山地等,鼓励景区与土地权利人(乡、村、组)依法办理土地租赁或流转手续,助推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哈尔滨市松北区,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以一条龙服务体系带动了区域经济。当地正是根据国办《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所在区域有工业用地交易地价的,可以参照市场地价水平、所在区域基准地价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确定出让底价”的规定,大幅降低企业用地门槛,从而打造了产业层次丰富、人气聚集的经济增长点,辐射东北农产品市场。
当前,“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典型的“城市病”,全国停车位缺口约为5000万个。为此,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2016年8月份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用地政策的通知》,明确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鼓励停车产业化,在不改变用地性质、不减少停车泊位的前提下允许停车场配建不超过20%的附属商业面积;对超过停车配建标准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超配部分可不计收土地价款。系列举措,将加速城市停车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聚焦节约集约,让低效闲置用地“活”起来
2016年全国土地日之际,国土资源部隆重表彰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已成为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有力抓手,促成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强大力量。
2016年,国土资源部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与发改委联合下发指导意见,将“十三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的目标,分解给各省(区、市),逐级细化落实。
当前,盘活存量正成为保障科学发展用地的主战场。在总结地方实践的基础上,2016年11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指导意见(试行)》。近年来,我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践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广东省统计,全省城镇低效用地370多万亩,改造后可节约土地超过100万亩,相当于全省4年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在该省已完成的改造项目中,产业结构调整约占70%。上述指导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鼓励土地权利人自主开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多样化的模式既有利于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又有利于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创新、共享理念。
“三期叠加”之下,以往“大干快上”遗留的闲置土地问题日益暴露。处置闲置土地事关土地利用方式转变,2014年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以来,各地强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置的督促整改工作。2016年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继续列入国务院大督查内容。国土资源系统采取坚决措施,督促地方政府落实节地优先战略。
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在首次对华北地区开展的全覆盖省域例行督察中,闲置土地处置实行“清单式”管理,把督导省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作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将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层层压实。河北省建立供地率、闲置土地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机制,从源头上管住了闲置土地产生。
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在节约集约专项督察结束后,以挂账销号的方式持续跟踪整改,督促江西省各地加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截至目前,江西省已通过开工建设、置换、收回等方式处置到位654宗、6.54万亩;其中,开工建设17743.5亩,收回后重新出让3975.5亩,累计带动政府及社会投资约336.6亿元。
“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土资源系统以一系列超常规的用地举措,加快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为全面服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提供,原刊发于2017年1月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