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土地日 > 第23个全国土地日 > 节约集约用地 > 先进经验

精打细算省地 过紧日子富家 ——节约集约用地全攻略

2013-06-21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攻略:城镇低效用地提效

  立体开发:向地上地下拓展

  说事儿:长沙新河三角洲立体开发,实施人车分流模式,总建筑面积由300多万平方米增至600万平方米;容积率由2.0提高到2.8,开发强度提高40%;节约土地58.62公顷,绿地率由30%增至50%。

  评理儿:在城市中,无论基础设施用地还是其他建设用地,都有立体开发节约集约用地的海量潜力。按照一般的平面设计思路建设需要大量征拆土地,如果在既定规模的基础上,向立体空间延伸,比如鼓励提高建筑容积率,建设高层商业、地下车库和商场、地下轨道交通站台等,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倍增效应”。这需要发挥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构建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益导向机制。

  攻略:工业用地高效利用

  厂房“增高”:以亩产论英雄

  说事儿:5年前,绍兴市率先提出并践行“以亩产论英雄”的理念,倒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如今浙江各地围绕这一理念不断实践探索:比如实施“零增地”招商、“零地技改”,引导并帮助企业将原单层(简易)厂房改建为多层现代化厂房,或对老厂区进行全面改造。台州市路桥区4年来实施技改企业100多家,增加工业厂房4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近600亩土地。绍兴艾罗肯特针织有限公司将厂房建到12层,并在楼顶开辟出7亩“空中菜园”,40多种蔬菜全程采用无公害种植。

  评理儿:有人说,以“亩产论英雄”是被逼出来的新路子。的确,破解用地紧缺与粗放闲置并存的矛盾,这是必然选择。改变过去花园式厂房建设的思路,重组、盘活工业园区内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标准厂房或加层改造,走楼宇经济的新路子。这样不仅能保障企业发展需求,又可以节约土地,还可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这个过程中,市场调节和经济激励手段的运用发挥了很大作用。

  攻略:农村建设用地盘整

  腾挪布局:村庄整治节地挖潜

  说事儿:永联村通过把散落在田间地头的1700多家农户搬迁集中居住,归并宅基地面积1140亩,新增耕地1082.3亩,建成占地约600亩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并配套学校、医院、市场、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农村。以此为代表的江苏“万顷良田”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土地综合能力大幅提高,建设用地布局更加合理。

  评理儿:通过村庄整治腾挪空间布局,实际上就是通过优化用地结构,将村里低效利用的土地、废弃闲置土地、村边地头未利用地充分利用起来。未来一段时期,村庄整治重点是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引导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引导工业集中进入园区发展,以此来新增耕地面积,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攻略:耕地节约集约

  化零为整:农田整治增地增效

  说事儿:17年前,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以黄忠伟为首的5户普通农民率先自主置换自家耕地,并自发组织实施耕地“小块并大块”尝到了甜头,周围的百姓纷纷效仿,开创了土地整治的“龙州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在广西全面推广,农民自发在同一片土地范围内,将零星分布的耕地整合到一起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民权村在“小块并大块”后,光减少田埂这一项就节约出30多亩土地。

  评理儿:我国耕地细碎化问题很突出,而细碎化的基本农田难以实现永久保护,难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农田整治就是指对现有耕地进行整治,挖掘的是农田畸零不整、田坎过多的节地潜力,通过减少田埂和沟坎数量,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产出效益。“小块并大块”的龙州模式充分显示了农田整治节约集约耕地的巨大潜力。

  攻略:闲置土地大整合

  “三旧”改造:优化结构调布局

  说事儿:广东省从2009年开始开展了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试点。据初步调查,广东全省共有“三旧”改造用地360.5万亩,其中旧城镇83万亩,旧村庄144.5万亩,旧厂房133万亩。预计未来5年改造25万亩,按42%的节地率计算,通过“三旧”改造可挖掘出10.5万亩的用地潜力。近年来,河南积极推行“三项整治”:整治空心村、复垦废弃砖瓦窑场和村边地头未利用土地。仅周口一市就可新增耕地90多万亩,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农业大县的耕地保有量。

  评理儿: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项改造同步推进,实质是通过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清理利用各项闲置土地,对低效用地进行综合整治开发再利用,引导城乡发展走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子。

   攻略:工矿废弃地复垦

  变废为宝:矿区土地复垦开发

  说事儿: “做梦也没想到,从前的垃圾堆、大水坑里如今也能长出旺盛的麦苗!”山东省曲阜市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力度,并初步制定了“变废为宝”的3年复垦蓝图。2012年底已通过验收的曲阜市小雪街道工矿用地项目的6个地块,拆旧总面积280.65亩,复垦耕地225.75亩,结余的225.75亩用地指标全部用于该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了工农互补、城乡统筹。

  评理儿: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进行复垦并调整利用,是新形势下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潜力巨大,我国先后出台了新修订的《土地复垦条例》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旨在逐步使我国1亿多亩被损毁的土地得到复垦利用。这项工作对不少省份特别是矿业大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攻略:未利用地开发

  拓展空间:城镇上坡工业上山

  说事儿: 云南宜良作为基本农田永久划定试点县,提出“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粮仓”的发展目标和“工业项目上山、基本农田下山”的发展思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全县坝区新增建设用地由1.07万亩减少到0.58万亩,坝区基本农田由17.21万亩增加到24.1万亩。工业园区通过高标准规划,已开发的区域发挥着产业集群效应,成为宜良新的经济增长点。

  评理儿:对荒山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从我国山地丘陵面积较大、耕地资源稀缺的国情出发,探索不同地形、地类土地利用模式的新举措。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工业和城镇建设占用城镇周边和平原的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同时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防范征地矛盾。但是,这一举措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范操作,坚持生态优先、维护权益,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攻略:适度有序围填海

  围海造地:向蓝色国土要空间

  说事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兴起几次大的围海造地高潮,比如围海晒盐、围海造田、围海养殖。1949年到上世纪末,我国围海造地约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超过240平方公里。进入新世纪以来,围填海用于建设用地的规模逐步增大,主要是满足国家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国家确定的试验区及重要经济区的建设用海需要。

  评理儿:海洋和海岸带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积极合理开发海洋和海岸带资源,对缓解沿海地区用地紧张、保护耕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随着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局部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严格规范围填海行为已成当务之急。围填海必须高度重视环评论证,重点关注围填海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尤其要坚持科学规划、生态优先、适度有序的原则稳步推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