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土地

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持续向好

2024-03-04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方正飞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3月1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召开“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2023)”研究成果发布研讨会。该成果基于综合指数测算结果,分析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及时空变化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作为一项全新的研究探索,通过一套客观、简便、可操作、同质可比的量化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更快地从宏观层面掌握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特征和趋势,更好地服务宏观管理的科学决策,也让全社会更直观地了解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综合指数以2020年为基期年,从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和管理绩效两方面,对2020~2022年全国、四大区域(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重点城市群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指数值越大表示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越好。

  结果显示,2020~2022年,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呈现持续向好的总体态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和支撑。同时,一些趋势需持续关注。其中,2022年四大区域综合指数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纵观各个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22年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和管理绩效“双高”与“双低”现象并存;部分省份呈现高投入低产出状况,需要持续跟踪;多数省份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水平较高,西部省份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城市群方面,202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中原、长株潭等重点城市群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指数最高,但区域内部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差异较大;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指数次之,区域内部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相对均衡。

  鉴于此,建议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强化规划赋能,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高品质空间供给;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激活提升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高水平利用土地和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持续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机制,及时动态掌握用地状况并定期发布综合指数。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与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浙江大学等高校组成的联合团队,从1999年开始探索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研制了技术标准,并持续支撑开展全国范围相关评价工作。本着由城市单体自评到“区域可比”的思路,通过进一步提炼总结,形成了一套量化、连续、横向纵向可比的综合指数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