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土地日 > 第23个全国土地日 > 节约集约用地 > 理论探讨

浅析节约集约用地的方法途径

2013-06-06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时菊红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十一五”期间,全国人口每年递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递减1848万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地矛盾进一步尖锐,针对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等问题,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为了寻求实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平衡点,全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树立土地资源危机意识。因此,推行节约集约土地,转变目前粗放粗糙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破解“双保”难题的惟一出路。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

  (一)规划创新,引导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切土地管理的基础龙头,是对国土资源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的基本制度。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要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从统筹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空间的均衡大局出发,做到“以规划定方向,以项目定土地,以投入产出定面积”。

  1、工业项目,园区集中。

  本着“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在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引导和推进项目向园区集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居民进小区”的用地模式。

  2、指标安排,有保有压。

  本着“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在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将非农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项目、高科技项目、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性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生产过剩行业项目。一般项目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走内部挖潜,充分利用现有的存量建设用地或闲置土地。

  3、严格供地,定额管理。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根据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五项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凡设计用地超出规定用地指标的,要进行论证,说明理由,没有理由的,要比照标准和设计规范确定用地规模,超标准用地,要核减用地面积,实行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限度,工业项目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额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严格限制单层建筑物,向空中要地,提高土地容积率,提高工业项目用地的投入产出和集约利用水平。

  (二)监管创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许多非农建设项目因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而不能上报审批;另一方面,是“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闲置土地和“未批即用、未供即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的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矛盾解决必须创新土地执法监察,加强供后监管。

  1、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完善城、乡、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建设,建立实行上下联动、分级处理和动态巡查制度,对违法占地现象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要加大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违规用地和破坏浪费土地资源行为。

  2、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建立全程化监管体系。完善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从项目选址到竣工验收,包括其执行过程中,建设项目预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开发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要监管。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全程跟踪监督管理模式。

  二、节约集约用地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节约集约意识

  大力宣传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大力组织宣传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用地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让干部群众主动转变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切实改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光荣、粗放浪费土地可耻的思想。

  (二)建立政策责任激励机制引导节约集约土地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杠杆,引导和激励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严格收益管理,探索激励节约集约用地的利益机制。

  1、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建立健全“保经济、保红线”责任制,强化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意识。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保护耕地责任落实到乡、村和农户,实行耕地保护“一票否决制”。

  2、建立将建设单位违法用地、闲置土地信息纳入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库,采取对闲置土地项目从严控制抵押贷款,对违法用地项目不提供土地贷款。限制违法用地和闲置土地。

  3、鼓励建设项目利用存量土地。是利用存量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减免城市配套建设费等鼓励政策。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利用厂区土地技改和扩建,对现有企业利用老厂区进行技术改造和厂房加层增加建筑面积,减免环保、规划等审批费用。凡是农村村民符合宅基地申请,购买空闲住宅,政府减免相关税费。

  (三)建立市场约束机制,引导节约集约用地

  1、调整和完善相关税制,对闲置土地增设土地闲置税。

  2、缩小现行的划拨用地范围,加快修改和修订《划拨用地目录》,加快推进有关基础设施用地的有偿使用。

  3、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税收(征收)制度,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节约集约用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方面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各行业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中的责任、职责;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形成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合力。

  (作者单位:沁县国土资源局)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