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土地日 > 第23个全国土地日 > 节约集约用地 > 成果展示

土地有限用法无限 资源有限发展无限 ——天津市东丽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纪实

2012-07-06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东丽区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的黄金发展带上,总面积475平方公里,其中225平方公里规划为滨海新区。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天津空港经济区、泰达西区、滨海高新区等一批重要经济功能区相继落户东丽,东丽区已成为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汇聚点。

  近年来,东丽区上下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有限的空间中探索出了无限的发展内涵。

  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贯彻节约集约理念

  对于节约集约创建活动,东丽区委书记尚德来说:“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我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市国土房管局的统一要求, 我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规划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     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东丽区委、区政府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编制完成了《东丽区2006—2020年土地利用修编规划》。针对东丽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近年来强劲的发展势头,结合“保增长、保红线”的“双保”方针,对东丽区在保证项目用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工作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引导各类用地进行合理空间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及耕地占补平衡。同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取得了十项科研成果,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盘活存量与用好增量有效结合,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东丽区高度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区长尚斌义指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占地少、效益好的高端项目,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实现节约集约发展。要加强土地资源整合,通过盘活存量与用好增量的有效结合,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

  为彻底解决好“项目等地和地等项目”的问题,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东丽区注重对存量低效用地的挖潜和提升改造,把清理闲置土地作为确保项目落地的突破口,认真开展辖区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专项清理工作,对1992年以来所有供地项目逐宗清理。通过调查档案、实地勘察、到用地单位核实等方式,全面摸清了土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供地项目开工、竣工情况和闲置土地情况,坚持“以用为先、依法调整、分别对待、集约利用”的原则,对闲置未用的土地依法收回,以存量促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在现有用地上增资,鼓励停产、半停产企业对现有土地、厂房开展嫁接改造。对建设投资密度、容积率等达不到工业项目指标要求的,提出限期改造要求。几年来,依法收回闲置土地3026亩,盘活了一批低效闲置土地,确保了东丽一号、天津卷烟厂等项目的顺利落地。通过对低效土地的提升改造,全面提高了本地区土地的利用水平,年税收可增加20亿元以上。

  在对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选择上,提出了节地的具体要求,提高了项目的供地门槛,使新引进项目达到高新、高质、高效的标准,真正走上了招商选资的强区之路。通过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选资,华明工业产业园区已成为天津市31个示范工业园区中的标杆。该区域内华明园区低碳产业基地,占地290亩,每亩土地投入建设资金近400万元,容积率达到1.58,重点引进一批节能环保规模较小的好项目,使企业节约生产管理成本,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全面提升东丽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该项目成为天津市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载体试点,可承载科技型中小企业近百家。目前已有清华科技园、霍尼韦尔、航讯科技等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40亿元,税收2亿元。

  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东丽区在华明镇开展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东丽区中北部,紧邻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项目。

  华明镇的建设成果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并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184天的精彩展示向海内外参观者生动呈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及华明镇的城市生活。位于世博园E片区的天津华明示范小城镇展馆,是本届世博会唯一以农村为题材、体现城市和农村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案例展馆。

  东丽区领导一致认为,华明镇的增减挂钩,换来城镇土地的集中利用,换来城镇发展的新空间,换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换来农民收入的提高,换来城乡差别的缩小。

  借鉴华明镇的成功经验,东丽区在天津市率先提出了“居住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新模式,并结合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农村“三改一化”的新实践。目前,区域内金钟、新立和军粮城挂钩试点还迁安置项目已全面展开。

  以信息化建设提效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因素、加强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东丽区率先开展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搭建方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和科学的信息服务,提高国土资源战略决策水平。

  2009年9月12日,在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全力支持下,东丽区国土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东丽区国土资源分局正式建成。该系统的建成,形成了全区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一张图”,通过“一张图”建立了覆盖和满足各类土地管理的业务系统,通过对“批、供、用、补、查”多个环节的动态监察,实现了国土资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查得清、管得住”的信息化、科技化管理。东丽区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建成,标志着天津市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已成功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建立六大机制,联合执法治“双违”

  为有效杜绝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现象,东丽区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土地执法新模式。一是建立动态巡查机制。执法队伍利用GPS系统,分别对涉农的7个街划分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负责,根据土地违法行为在地域和时段上的规律性,实行全天候、全覆盖式的土地动态巡查制度。二是建立街道联动机制。发挥辖区办事处的作用,实施区域化管理,对本行政管辖区内的土地使用情况实施动态巡查。三是实行奖励机制。对全面实现无违法占地、无违法建设的“无双违村”、“无双违街道”给予奖励。四是建立联合共建机制。国土资源部门与检察机关加强合作,检察机关在共建活动中提供良好的司法和预防职务犯罪保障。五是建立驻警机制。在处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违法用地、违法盗土行为呈大幅下降趋势。六是健全保障机制。成立东丽区土地卫士协会,设立专项资金,作为在实施治理违法用地案件工作中所造成的执法人员人身伤害的专项保障资金,解除了执法人员的后顾之忧。六大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全区违法用地大幅减少,2009年东丽区国土资源分局被评为全国土地执法先进单位。副区长王连成说:“违法用地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果,全面促进了辖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土地利用水平。”

  东丽区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以规划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通过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用好增量,同时不断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的不断提升,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无限的发展。2009年,东丽区在全市率先成为财政收入“百亿强区”。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