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矿石谈判看中国鲕状铁矿的“复活”
还记得中国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的一再失利吗?
“在目前的供求关系下,中国企业在铁矿石采购方面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被迫接受三大矿商提出的价格。”一位专家表示。
如何才能增强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上的话语权?
“只有当铁矿石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中国对海外铁矿石依存度降低,中国钢厂才有可能平等地坐到谈判桌旁。”专家的话一语中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显然,在加强地质找矿探明更多的铁矿资源之外,提高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利用好现有的铁矿资源。
下面我们来看一种特殊的铁矿——宁乡式鲕状赤铁矿。它是我国分布最广且储量最多的沉积型铁矿,已探明储量达37.2亿吨,占全国沉积铁矿探明储量的73.5%,预测资源量则可达上百亿吨。然而,这种铁矿因鲕粒繁多,结构复杂,品位低且含磷高,选冶效果差,被全球矿业界公认为难选冶矿石。
难道我们在饱受他人资源制约的同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国土上的这些巨大财富无法应用?
2010年6月,鲕状赤铁矿选矿新技术项目在中国地科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峨眉基地中试成功。这标志着鲕状赤铁矿选矿科研成果,可以真正应用于生产实践。通过突破技术难关,这些沉睡的宝藏被救活了!
从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的矿产资源可归纳为“四多四少”:
一是贫矿多,富矿少。在我国,一些重要矿产如铁矿、铜矿、磷矿等已经探明储量的矿床大多数是贫矿。比如,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为32%,而澳大利亚的铁矿,品位都在60%以上;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不及世界主要生产贸易大国的铜矿石品位的1/3。
二是难采、难选、难冶矿多,易采、易选、易冶矿少。在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中,有1/3是难选的赤铁矿;我国铝土矿资源总量98%以上为加工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我国部分矿山铅锌矿品位虽较高,但相当大一部分氧化矿暂难有效利用。
三是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如我国铜铅锌矿共伴生组分复杂,选矿难度较大。
四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比如,我国已勘查的900多个铜矿山中,储量超过50万吨的仅占1/3,全球已探明储量超500万吨的60个大型矿山中,我国仅有两个;世界39个储量超500万吨的铅锌矿中,我国仅占3座。
有专家曾举例说明,2010年我国生产原煤约32亿吨,按我国煤矿矿井采区60%回采率计算,如果煤矿的开采回采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消耗同样多的储量就可多拿出来5300万吨煤,就相当于新建了5个千万吨级的大煤矿。
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告诉人们,在中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中国矿产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从转变发展方式看“没有硝烟的战争”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二是对未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而实现的关键,就在于科技进步。
近年来,随着资源瓶颈约束的加剧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实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矿业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4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陆续开展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我国低品位矿产资源利用战略研究、矿产资源节约战略与管理机制研究等研究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研究课题。国家发改委2007年制定并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其中涵盖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2008年国家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促进矿业循环经济作出了规定。可以看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当前,国土资源部正在围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全面推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如,通过考核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对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取得显著成绩的矿山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激励和支持企业树立节约矿产资源的理念、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明确“十二五”期间为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我国将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重点开展黑色、有色、贵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共伴生资源的多元利用、梯级利用和高值利用,发展非金属矿产伴生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在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节约利用资源的背景下,一场有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打响。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