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数据 > 数据服务 > 测绘 > 数据分析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综述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综述

2015-06-24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管理信息中心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干部职工在国家局党组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基本宗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行业管理不断加强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业务的不断扩展,管理对象的不断增加,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正在不断强化行业管理职能、扩充管理力量、健全管理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

(一)省市县三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日趋健全

截至2013年末,全国31个省(区、市)均设置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其中21个独立设置了管理机构、7个设在国土资源部门、3个设在规划部门,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达到1036人;除西藏的7个地州和海南省三沙市外,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中有325个设置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占地级行政区总数的比例达到97.6%,其中193个加挂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的牌子,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达到1368人;全国2853个县级行政区中有2143个设置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占县级行政区总数的比例达到75.1%,其中855个加挂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的牌子,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达到6409人。省市县三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的日趋健全,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对加强行业统一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测绘地理信息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2013年末,全国颁布的测绘地理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法律1部、行政法规4部、部门规章6部、地方性法规35部、地方政府规章81部。2013年,《测绘法》修订全面展开,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不断强化

2013年,地方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共开展行政执法检查5599次,开展重大专项执法行动842项,发现涉嫌违法行为385起,立案调查涉嫌违法案件117件,做出行政处罚案件87件。随着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的不断扩展和延伸,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互联网地图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执法工作也在不断进步,逐步从传统的测绘领域转向新兴的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监管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坚强的法制保障。

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①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与服务正从专业走向大众,大量多元资本注入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全球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竞争与融合日益加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各单位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一)财务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财务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2.61亿元,较上年增加16.18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3.83亿元,同比增长25.7%,占总收入的52.5%;事业收入32.11亿元,同比增长9.8%,占总收入的31.3%。

 

2013年财务总收入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省级测绘部门有5个,分别是四川、宁夏、西藏、青海和河北(见图4,红色柱体表示),其中四川、宁夏增幅较大,分别为96.3%和93.7%;财务总收入同比下降的有6个,分别是甘肃、广东、上海、河南、北京和山西(见图4,绿色柱体表示),其中甘肃下降明显,降幅达到20.2%。

 (二)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2013年末,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原值达到53.23亿元,较上年净增加4.56亿元,同比增长9.4 %;其中设备总值38.48亿元,较上年净增加5.28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均有所回落。全年新增设备总值6.19亿元,其中54.3%来源于财政资金。

从图5可以看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原值和设备总值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幅分别为12.3%和14.3%。

为了进一步提升测绘生产和服务能力,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单位不断加大对新技术设备的投入和应用,截至2013年末,全系统配备的低空无人驾驶摄影飞机达到93台,同比增长27.4%;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4省(区、市)和宁波市配备了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总数同比增长50.0%。此外,部分单位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构建新的生产结构和模式,2013年,陕西、黑龙江、四川各购置了一套高精度倾斜摄影测量相机及倾斜摄影测量影像数据处理软件,辽宁购置了ADS100数字航摄仪,黑龙江购置了三维激光立体扫描仪、立得道路测量系统、ADS80航摄数码相机等新型设备,上海购置了静力水准仪、校正专用设备Calibration Robot(校正机器人),福建购置了近千万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江西引进了法国“像素工厂”软硬件,新疆投入近两千万元购置了数字摄影仪及相关的影像处理软件。新型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增强了单位的竞争力,保证了生产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职工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从业人员数量基本稳定。2013年末,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共有从业人员26155人,较上年末净增加316人,增长1.2%。其中在编职工 1861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1.2%。

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断加强。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加,比重提升。2013年末,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7755人,较上年末净增加109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由上年的64.5%提高到67.9%。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持续优化。2013年末,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为1113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2.7%,较上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分别为210人和2190人,分别较上年增长16.0%和21.0%。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进一步年轻化。2013年末,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中40岁及以下人员1186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6.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四)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研究项目逐年增加。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开展的科技研究项目达到914项,其中当年新开项目616项,同比分别增长11.6%和23.2%。全年完成的项目495项,同比增长12.7%。

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增加。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科技研究经费投入达到4.85亿元,比上年增加1.29亿元,同比增长36.2%,占系统完成服务总值的5.8%,高于全国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1%)。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科技研究经费中财政投入2.23亿元、自筹资金2.08亿元,分别占总投入的46.0%、42.9%。

科技研究成果丰硕。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科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果登记56项,已应用成果149项;专利申请受理54项,专利授权36项;软件著作权85项;发表论文1499篇,其中收录于SCI(科学引文索引)的112篇,收录于EI(工程索引)的133篇;出版科技著作12部。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共有331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类奖项,其中“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应用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测绘服务总值平稳增长②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测绘服务总值突破80亿元,达到83.52亿元,比上年增加8.60亿元,同比增长11.5%。

2013年,除宁夏和西藏外的29个省级测绘部门服务总值均已过亿元,超过3亿元的有6个,其中四川、陕西、河北列居前三(见图10)。同比增幅超过30%的有6个(见图10,红色柱体表示),依次是辽宁、吉林、宁夏、贵州、河北、天津;7个出现负增长(见图10,绿色柱体表示)。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人均测绘服务总值达到3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75万元,同比增长9.4%。

超过系统平均水平32.00万元的省级测绘部门有15个,且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见图12)

高于系统增幅9.4%的省级测绘部门有18个,其中辽宁、吉林和贵州增幅超过50%(见图12,红色柱体表示);人均测绘服务总值同比下降的有7个(见图12,绿色柱体表示)。

四、职工收入稳步提高③

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达到85176元,比上年增加6999元,同比增长9.0%。

天津、安徽、四川等11个省级测绘部门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高于系统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

五、“三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一)数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13年末,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已有323个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占全部地级行政区总数的97.0%,其中159个建设完成通过验收。截至2013年末,全国2853个县级行政区已有306个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的10.7%,其中92个建设完成通过验收。

(二)“天地图”建设快速推进

截至2013年末,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级节点均接入“天地图”主节点;65个地(市)、19个县(市)级节点也分别接入“天地图”主节点。

(三)地理国情普查开局良好

截至2013年末,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累计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930万平方千米,制作完成普查底图480万平方千米,完成外业调查约420万平方千米,培训近2万人次。全国各省(区、市)均已编制完成本地区普查实施方案,全部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问题

从人均测绘服务总值看,东、中、西部地区④分别为39.21万元、28.72万元、26.38万元;从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9.40万元、7.04万元、8.51万元;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4.9%、9.6%、9.3%;从设备产值率⑤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56、1.91、1.93;从科技研究经费投入占完成服务总值的比重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9.5%、0.9%、3.9%。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最好,中西部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国家已经在政策上给予中、西部地区很大的支持,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建议国家局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国家测绘项目尽量多的让中、西部单位参与;帮助中、西部地区进行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牵线搭桥让中、西部地区单位与发达地区的单位有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使中、西部地区各单位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建设问题

截至2013年末,全国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县级行政区尚未设置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势必会影响当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和统一管理。在设置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的县级行政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都是事业性质,难以完全承担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职责,而且会影响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职责的履行。

建议根据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界定国家、省、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的职责,积极落实下放行政管理事权,赋予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更多管理职能,明确责、权、利,努力加强市县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建设,不断健全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编制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上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也要积极协助,力争解决事业性质身份的问题。通过多方不懈努力,逐步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的全覆盖、行政化。

(三)关于提高持续稳定发展能力问题

近五年间31个省级测绘部门完成测绘服务总值均处于增长态势,但连续五年增长的仅有12个,不足一半。其中每年增长率都在15%以上的有也只有河北、浙江、安徽、湖北和宁夏5个,没有任何一个省每年的增长率都在提高。完成的服务总值受当地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的开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促进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建议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紧密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做好发展规划,争取财政持续稳定投入。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在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方面的优势,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市场中的竞争力,拓宽收入来源。

(四)关于促进设备高效利用的问题

近年来各单位装备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进设备配置进一步加强,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平均设备更新率⑥达到18.6%,设备产值率为2.26。从近五年的设备产值率变化可以看出(见图15),2013年末,全系统的设备产值率已经比2008年提高0.31,但近两年来设备产值率却有所下降。

 

建议首先要在现有装备中充分挖潜,让其物尽其用。其次在新设备的引进和使用要做好深入的前期调研,不能盲目的追求高精尖,关键要看是否实用,是否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和未来几年的发展,花大价钱购置的设备如果不能显著的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装备研发,尤其是高精尖装备研究,提高自主化水平。

 

①本部分统计数据范围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及其所属单位。

② 本部分统计数据范围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及其所属单位。

③本部分统计数据范围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及其所属单位。  

④计划单列市测绘部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及其直属单位按照所在地归属到不同的区域中,下同。 

⑤设备产值率=测绘服务总值/设备总值,指每万元设备完成服务总值的情况,其数值越大,说明设备利用越好。 

⑥设备更新率=本年增加数/上年末设备总值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