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7日获悉,经过地质科技工作者10年艰苦努力,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地质调查成果表明,一个新的大型能源矿产勘查基地正在青藏高原强势崛起,有望对改变我国能源工业布局产生积极影响。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藏羌塘油气项目组提供的资料显示,《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主要由国家油气专项《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青藏高原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以及国家青藏专项《青藏地区油气调查评价》等项目构成。2004年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精心组织和统一协调下,参加攻关的成都地调中心等多家地调科研单位及院校的广大地质科技人员,在藏北无人区克服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种种困难,运用现代地质科学理论,集成先进技术方法,取得了油气勘查的多个“首次突破”和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一是首次确认羌塘盆地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从中优选出6个油气有利区带和9个有利区块。通过重力、磁法、电法、二维反射地震勘测和大量基础地质调查,证实羌塘盆地中生界具有7个有效油气系统,油气资源量达104亿吨。
二是首次发现了羌塘盆地胜利河—长蛇山海相油页岩,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矿床。调查评价伦坡拉油页岩矿床的油页岩资源量新增至120亿吨,这是西藏境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油页岩矿床。
三是首次发现天然气显示,气体以甲烷为主,具热解成因气特征,为羌塘盆地油气评价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被专家誉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
四是初步估算隆鄂尼—昂达尔错油砂资源量在60亿吨以上,进一步扩大了西藏地区油气勘探远景。
在创新驱动油气勘探的同时,及时对油气盆地形成演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形成了适合青藏高原油气成藏特点的理论和方法。项目组先后出版了专著3部、地调系统工作手册1本、国家油气调查评价行业标准1本,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成果资料被中石油、中石化、高校、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决策部门以及地勘单位广泛运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开始显现。项目组落实的油气构造和油气预探井井位已被中石油、中石化直接认定为部署钻探井位的依据。延长油矿、中石油等对羌塘地区的油气勘探投入达1.2亿元,中石化更是将项目组优选出的重点靶区正式登记为油气勘探区块,制定了“以羌塘盆地为油气勘探核心”的新战略,仅2014年投入的资金就超过7000万元,最近又将羌塘盆地列为“十三五”油气战略接替区,上升为重大勘探导向项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