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直播 > 2008 > 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座谈会暨纪念文集首发式 > 背景资料

有经验有贡献 有迷茫有希望 全国部分地勘单位座谈30年地质工作体制改革 贠小苏出席

2008-12-22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12月18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组织全国地勘单位在京座谈,就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成果及经验、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地质工作新机制、加快改革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等话题研讨交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理事长贠小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贠小苏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地勘单位改革、矿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全面总结地质矿产经济30年的历史经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科学发展,很有必要。

贠小苏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把握中央关于3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统一认识。要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才能少走弯路,真正按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地质矿产经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要积极发挥作用,总结地质矿产经济30年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砖添瓦。二是要更加注重学习研究总结。从长远看,我们对符合国情的地质工作发展的目标、思路、体制、机制总体把握还不全面透彻。构建地质工作新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还有很多方面有待破题。三是要变危机为机遇,主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调结构促发展的紧迫感。地勘单位既要发挥作用,保障和服务于中央扩大内需决策,又要积极以优质项目争取投资,抓住机会促进本行业发展。

就过去30年改革发展,与会代表认为,改革开放30年,是地质工作快速改革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从机构上,由国家地质总局、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到国土资源部,地位提高了,权力变大了,责任重了。

二是地勘队伍得以巩固发展,技术装备不断提升,生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了。三是作为地质找矿主力军,不光取得一批重要找矿成果,还在工程建设、农业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支撑了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没有因矿产资源保障不够、基础地质服务不到位而延误发展。四是国有地勘单位未来改革思路经过探索已初见成效,具有事业单位、社会企业双重身份,发展的产业链从上游产业延伸到下游产业。

地质工作尤其是地勘单位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与会代表认为,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亟待加强,体制改革还需大力推进。基础地质工作薄弱,具有重大影响的地质找矿成果仍比较少,地勘单位收入不均衡,一些单位地勘队伍老化,装备较落后,职工待遇不是很高,科技人才缺乏,这些都需要重视和认真解决。

与会代表认为,地质工作面临的困难,在发展中必然出现,改革发展仍是主旋律。要积极探索构建地勘新机制,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地勘队伍建设协调配合。不能单讲地勘单位改革,地质工作体制应全面系统地实行改革,要总体设计,明确目标、扎实推进。要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机会,加大对深部找矿、找矿新理论、新方法的投入。全国“一盘棋”,加大风险勘查资金支持“走出去”。

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及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及来自全国的中央地勘单位、属地化地勘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记者 刘振国)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