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第20次国际Argo指导组会议在杭州召开 Argo2020:组建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

2019-03-15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周超 陈斯音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3月13日,第20次国际Argo指导组年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国际Argo指导组主办,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国际Argo组织将通过本次会议重点规划国际Argo未来发展计划——Argo2020愿景。

  Argo计划,即全球海洋观测网计划。Argo2020是维持全球海洋观测网未来10年~20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计划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由2500个核心Argo浮标、1200个深海Argo浮标和1000个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组成的一个综合的全球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在维持0米~2000米核心温度、盐度观测的同时,向深海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拓展。

  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主要围绕Argo2020愿景、各国Argo计划实施进展、生物地球化学和深海Argo两个子计划的进展情况与前景、Argo数据管理及在基础研究和业务化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浮标和传感器技术进展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韩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参会。

  据了解,Argo计划被称为海洋学史上的“观测技术革命”,由全球近30个沿海国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负责具体实施。自1999年布放第一台自动剖面浮标起,至今已经陆续投放了约15000台浮标,为国际社会提供了200多万条全球海洋的温度和盐度剖面。

  2012年,Argo计划提出从原先的“核心Argo”向“全球Argo”迈进,即由全球无冰覆盖公共海域向极地、边缘海、赤道、深海和生物地球化学等领域拓展,之后在2018年提出了加强版的全球Argo计划——Argo2020。

  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Argo计划。当年,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即在杭州建立,主要承担我国Argo计划的组织实施和大洋观测网的建设任务。之后,中国Argo计划在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数百个自动剖面浮标。目前,我国维持着一个由近100个浮标组成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成为国际Argo计划中的重要成员国之一。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