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提出,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那么“双保工程”如何顺势而为,打造“双保”格局的“升级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呢?
5月9日,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召集鄂湘黔三省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秘书长、国土资源厅厅长、三个省会城市和株洲市分管工作的副市长齐聚湖南炎陵,共同探讨如何推进2013年“双保行动”。
理念深入人心 行动凝聚合力
尽管上任不久,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吕江文、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岳辉谈起国土资源工作却头头是道,“‘双保工程’是助推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抓‘双保工程’就是抓科学决策,抓保障民生”。
与会者的发言,比往年更明晰地传递了一个共识:“双保”发展,特别是节约集约用地,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展示了一项共同行动:围绕“双保”理念和开展“双保工程”,探索调整土地管理的“战略”、“战术”,推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逐步转型。
经过四年来部与省、土地督察机构与三省政府、政府与部门的分工协作,“双保工程”越来越凝聚起保护合力、保障合力、监管合力、改革合力,综合提升了科学用地管理合力。
以2012年为例,截至2012年底,鄂湘黔三省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高于或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持平,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得到较好的落实;三省批准新增建设用地117.6万亩,落实保障房用地4.89万亩;批准土地供应138万亩,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房民生项目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严格督察,加强监管,是‘双保工程’的本质要求。”土地督察与执法监察双双发力,形成监管合力。2012年,武汉督察局通过各项督察工作,共发现违法违规问题(项目)4298个,涉及土地22.8万亩。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非法批地,违规设立产业园区或违规出台优惠政策,非法占地和土地低效利用及土地闲置,违反国家有关土地利用试点政策擅自批准或实施试点,违规低价出让土地,违规减免缓欠土地出让金,违规抵押土地融资。
武汉督察局向地方政府、部门反馈并督促整改,截至2012年底,三省及有关地方拆除违法土地上建(构)筑物6.03万平方米,收缴罚没款1.44亿元,追缴土地出让收入7.95亿元;撤销违规文件160个,新制定规范性文件57个;41人被约谈,142人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3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督察机构深入开展土地利用管理差别化、开发园(区)用地、贵州省水库用地调研等调查研究,三省土地管理工作锐意创新,有力凝聚起改革合力。发言中,湖北省介绍了实施“小土地、大发展”战略及配套改革情况;湖南省介绍,全省在保障用地到位的情况下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余万亩,在国务院组织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中居于全国首位;贵州省采取向山要地、“以优补优”战略,开展低丘缓坡试点,推进耕作层剥离制度化取得显著成效,新增耕地56万亩。 问题依然突出 改革呼声强烈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仍不够明朗。在此形势下,处于中西部重点地区的鄂湘黔三省均表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保障用地压力持续升级,集中反映在老问题依然突出,促改革十分迫切。
保障保护难、闲置低效多、占补平衡难、改革步子慢,依旧是困扰。在党的十八大明确资源节约战略的情况下,三省依然对“用地紧张”作着惯性表达,同时也都认识到“用地紧张与大量闲置并存”,建议从用地门槛、计划分配、考核制度、市场化配置等方面,尽快建立节约集约制度和政策体系。长沙市市长姚英杰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在农村与城市两头占地,城市居民在低级别城市和高级别城市两头占房,是造成当前农村与城市建设用地“双增”的重要原因。
各地纷纷建议加强差别化管理,节约集约制度化,加快试点总结推广。深化土地管理差别化政策,建议国家根据中西部地区发展阶段及其用地特点,在用地计划指标分配、项目安排、改革试点政策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和配比。例如,湖北省希望加快调整土地结构,释放城乡用地新空间。
探索规划动态修编机制,继续完善用地试点政策体系,具有紧迫性。三省呼吁规划动态修编,及时将国家战略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新形势等因素纳入规划;计划指标分配,更加注重地区经济增速,而非经济总量,并在计划结构上充分考虑各地实际;对低丘缓坡荒滩开发、矿山废弃地复垦再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试点,加快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在更多地方推广。
推进征地改革的呼声尤为强烈。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岳辉表示:“征地拆迁日益艰难。党的十八大和中央1号文件对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后,群众对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充满期待。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还未获得通过,具体改革措施和补偿办法难以出台,各地征地拆迁工作普遍陷入僵局。”
从国家层面协调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问题,随着生态文明的提出而凸显。有地方提出,在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工作中,一些问题在省级层面难以协调,如耕地开发占用林地、土地整治聚合涉农资金等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法律、规章、政策,进行统筹协调、统一规范,指导各地实践。
认清三种形势 突出“三个注重”
“武汉督察局将突出‘四导’(引导、指导、疏导、督导)持续推进‘双保工程’。”听过各地的发言,武汉督察局局长王广华如此总结,提出要认清“三种形势”,突出“三个注重”。
加快推进城镇化将推高建设用地需求,要注重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反弹势头。王广华指出,城镇化提升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首当其冲,耕地保护和占一补一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时,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下,三省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今年的GDP预期增长目标均高于10%,用地需求预计超过160万亩,均远远高出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
转变政府职能对加强监管提出新挑战,要注重在转变土地管理职能和简政放权中强化监督。新一轮机构改革重点是简政放权,核心是职能转变。国土资源管理改革过程涉及国土资源部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也涉及到职责、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重新梳理与明确。权力放下去后,监管必须及时跟上。王广华说,在地方加强监管职能的同时,督察机构将对国土资源部下放的改革和审批事项,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确保放而不乱。
生态文明建设给“双保”工作注入新内涵,国土资源管理要注重生态内涵。王广华建议,严格规划和计划管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源头上做到从严从紧和节约集约用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要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在“开源”、“节流”中兼顾好生态,重新审视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低丘缓坡地利用等制度,重视各项规划、工程的环境评估。
老“工程”开始了新接力。武汉督察局表示,将突出“三个强化”——强化沟通协调、强化严格督察、强化调查研究,重点在转变土地管理职能和简政放权中,加强对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的监督,推动解决“双保工程”实施中的新问题,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