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要闻播报

让青春在科学舞台上飞扬——第一届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大会花絮

2009-10-28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电话求通行证

在会议现场的大海报前,有不少人在驻足观看,其中一个小伙子在不停地打电话。原来他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研究生,因为会场满员,被挡在了门外,但是当他发现戴参会证的人都可以入内时,想起自己的室友也有类似的参会证,想借来一用。

他是属于校园里面比较活跃的那类学生,不停地穿行于各类讲座,对于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大会这样的学术交流,当然不会放过。用他的话说:开卷有益,即使整场讲座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但也许其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会受益匪浅。更何况是这种青年人交流的学术会,思想观点应该会很新颖。

年轻人的大舞台

年仅25岁的印度男孩,将会在分会场作演讲,他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特别是对于渴望得到社会肯定的年轻人来说。

据说这次大会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因为这所学校的一个青年学生参加了2008年8月在挪威举行的第33届世界地质大会,并竞选上了国际组委会成员国副主席一职,所以国际组委会决定首届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大会在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举行。这样的平台和肯定,对于一个青年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词典派上了大用场

来自比利时的哈罗德·胡哥斯一个人来北京参加这次会议,他是从国内很多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才取了参会资格。比利时人的母语是法语,所以,来中国参会对于没学过中文的哈罗德·胡哥斯来讲,着实是个挑战。

在我们嘴、手并用的交谈过程中,哈罗德·胡哥斯示意我们稍等,然后从包里掏出一本词典,翻开后对我们说:“我也谢谢你们。”比较标准的发音着实让我们吃惊,拿过书来一看,原来是一本词典,上面有中英互译文,重要的是,在每句中文下面都有法语的发音标注……

地质工作不仅仅是男人的活

地质工作不仅仅是男人的活!来自突尼斯的索梅亚·阿雅迪,给记者留下这样的印象。绛红的裙装让她看起来很像写字楼里的白领,很难将她与地质工作联系起来。

索梅亚·阿雅迪来自非洲女地质工作者协会,她更关注的是女性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状况以及每个国家的地质文化。这次大会给她提供机会去了解诸多国家青年女性工作者的相关信息,这对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如果要和索梅亚·阿雅迪聊天,千万不要提地质工作中男女有别,不然,首先她会告诉你这是绝对错误的,然后会以自己为例告诉你,女性非常热爱地质工作。

金融人士眼中的“地质世界”

10月25日,在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大会上,金融界有名的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作了题为《“小小寰球”的启示》的演讲,他从与地质科学的结缘谈起,谈及金融危机,谈及人类发展的阶段,谈到地学哲学与文化,从而谈到了他眼中的地质世界。

“脚步是大地的听诊器”,“终点就是起点,地球就是一个圆形”,“永远不要回头,一心只盯住征程”……在游历地质公园时,唐双宁写下了这些诗句。在他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近年来,他受地球地质地貌的启发,来认识经济的规律,认识金融危机。他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能源、资源类资产价格回落,将为我国开拓能源渠道、强化资本储备及增进科技实力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在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既可以解决就业压力,又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为年轻人铺路来了”

在一群年轻的志愿者中间,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十分引人注目。他一面为外籍科学家解答问题,一面安排会议工作,十分忙碌。

记者了解到,他是76岁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恒礼。从筹备到召开会议,他已经忙碌了近一年。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就是为年轻人铺路来了。他们才是主角。从大会展板的设计到会议主题的提出,从活动方案的策划到虚拟圆桌会议的创新,都是年轻人自己想出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发展平台,不断地扶持和帮助年轻人。”

王恒礼对年轻科学家充满了期望。他说:“地学研究要站在新的高度上,不能就地学讨论地学。年轻的学者应尝试跨学科研究,多关注地学研究的社会作用。”

因这次大会而相识

来自印度一所大学和加尔各答市教育研究机构的两位专家在会议期间谈笑风生,形影不离,亲密得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而事实上,虽然都来自印度,但在来中国之前,他们并不认识。他们说,通过此次会议认识了很多国家的地球科学家。通过交流,获得了新的讯息,也打开了研究思路。”他们还表示,在印度,地震、板块构造等研究课题都是很热门的,会一起关注此次会议中的相关专题。

了解最前沿科研成果

流利的英语,良好的素质,亲切的微笑……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志愿者们成了会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外国专家提起他们时,都会竖起大拇指。

同学们一大早就去机场接机,帮助外国科学家们登记,提行李;会场内外忙碌地端茶倒水,送翻译器;引导来自穆斯林国家的科学家去特定的穆斯林餐厅吃饭……只要能想到的服务,他们都做到了。虽然志愿者工作很辛苦,但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学校召开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我们很想了解国际上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和研究。”而那些非地质专业的志愿者们也有自己的收获。

马拉维参会的唯一女性

在大会存放资料的桌子旁,一位穿着浅绿色套装、扎着马尾、黑皮肤的年轻女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认真翻阅着大会的英文介绍和相关书籍。

这个女孩子才20多岁,可已经是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方面的专家了。当记者问到她们国家有几个女性来参会时,她有点遗憾地说:“我是马拉维参会的唯一女性。”

她告诉记者,她所开展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目前在马拉维非常热门,可惜研究难度非常大,也非常辛苦,所以参与此方面研究的女性并不多。

工作听会两不误

在会议间隙,记者在会场外看到一些正在用电脑的外国科学家。本以为他们在查找信息,走近一看才发现,一些人在用电脑发邮件给自己的办公室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了方便外国科学家,在会场外放置了一些电脑。一些专家通过网络实现了“工作、听会两不误”。坦桑尼亚企业发展机构执行长官史蒂芬就是抓紧时间办公的一个。他告诉记者,虽然他工作繁忙,但很乐意花几天时间来中国听听地学的前沿声音。在会上,他将作两个发言,一个是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个是关于坦桑尼亚地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现在非常关注气候变化和资源问题,所以地学研究在坦桑尼亚发展非常快,目前已经有8所大学的地学专业非常领先。”史蒂芬欣喜地说。(记者  程秀娟  周怀龙  刘静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