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如东连陆片区、如东两沙离陆片区、启东片区、大丰片区,从利用卫片研判到21架无人机全覆盖巡航,从离岸区域坐滩船随船监管到近岸连陆滩涂拖拉机跟踪监管……5月,自然资源部东海局70余名海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打“浒”团队,跋涉在泥泞滩涂、航飞在东海鲸波,在滩涂地上一展身手。
联防联控 强化监管
针对浒苔绿潮灾害防治问题,2019年底,东海局联合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防控监管突击队,采取“海陆空”一体化立体监管方式,构建起“横向联动,纵向联通”的联防联控监管体系。
在打“浒”工作一线,离陆片区的现场监管最为艰辛!这是记者连日来最直观的感受。
破晓时分,潮水退去,监管员穿上水裤、救生衣、防毒面具下滩,开始一天的监管工作。有监测任务时,监管员须在3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海水采样及生物样分析。涨潮前须返回坐滩船,完成影像资料整理和信息汇报,就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远程与片区指挥中心、企业负责人沟通协调。同时对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余氯浓度等要素开展27小时不间断监测。
“坐滩船像是海上孤岛。”95后监管员姜欢在打“浒”团队里年纪最小。因监管前线条件艰辛、任务艰巨,执行4月3日~10日的监管任务后,他瘦了3公斤。“每次下滩的监管区域平均有500亩,相当于2500套三室一厅的房子,40个足球场。”
胡俊臣曾经连续6个昼夜坚守在离陆监管区,吃住在坐滩船上,不仅干净饮用水匮乏,还要抵挡夜间海上强风掀起的波浪,克服晕船带来的不适。日间海上骄阳似火,坐滩船鱼腥味浓重,海里的苍蝇蜂拥而至。“碗里的饭变成了巧克力色的,手一挥又变白了——海苍蝇飞走了。”
监管监测方案的起草人之一刘星告诉记者,今年的监管重点是监督企业以科学规范的方式杀灭浒苔绿潮藻,并有序回收紫菜养殖网帘和筏架、缆绳等,确保浒苔绿潮藻不落滩、不落海。同时,开展灭藻喷涂作业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监视监测,重点关注对贝类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科学评估浒苔绿潮防控成效。
监管期间的海洋专项预报由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为满足监管员和调度员的不同需求,专项预报在空间上覆盖4个监管海域,在时效上包括监管海域1周趋势预报、3天短期预报、1天潮汐预报与滩涂作业时间预报,如遇冷空气、出海气旋等重大天气系统时则开展加密预报至3小时1次。至今累计发布专项预报近百期,重大天气预报数十次。
监管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支撑手段。天微亮,马祖友、雒伟民等各片区信息员开始通过船舶通信网络及语音、信息等传达方式与前线保障船实时进行互通互联和数据交换,迅速形成日报表提交指挥部决策,并实时将决策部署反馈给监管员。
为形象展示100多家企业进展情况,信息员高静霞、陈靓瑜和张志伟3名女青年2天内设计实现了筏架回收进度自动化展示程序,并将一线监管人员采集的无人机、坐滩船、拖拉机等多要素数据灵活展现在每日进展图中。挖掘数据时空关联情况,制作问题企业动态展示模块,研判监管数据提前预警,他们“挂图作战”,为监管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浅滩上空“蓝鹰”飞旋
参加此次监管的34名无人机飞手均来自东海局所属各业务中心及各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19架多旋翼无人机与2架固定翼无人机,以大范围巡航监视与精细视频照片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评估筏架区整体处置效果和局部筏架喷涂效果,查找、记录浒苔绿潮藻未及时杀灭、落入海滩和漂浮绿潮藻等情况,实现监管区域无人机巡航全覆盖。
“这是东海局首次大规模利用无人机开展监管任务。”无人机监控组队长王乐介绍,该方式能在疫情期间有效减少人员大规模聚集,发挥无人机监管高效、快速、精准等优势,提高监管效率。
无人机监控组是二期监管任务的先遣部队。王乐率领3名飞手提前8天来到监管指挥部驻地,研究无人机巡航监管计划和技术要求,设计航摄路线,调配无人机飞手。
执行航飞任务时,飞手要防止无人机浸入海水,更要提防成群的海鸟,避开风车的扇叶。“如果无人机是花,鸟就是蜜蜂。遇到鸟群,无人机半小时内就会被逼停。”飞手成果说。
无人机监控组还承担了每日的内业调查资料整理工作。由于飞行航迹图必须当天绘制完成,完工都在凌晨1时之后,甚至凌晨3时~4时收工也颇为平常。3月21日~5月1日,无人机监控组对如东、海安、大丰及两沙海域近15万台筏架开展监视监管,完成300余张飞行航迹图件的绘制。
滩涂拖拉机的疯狂“舞蹈”
除了“海”——坐滩船随船监管,“空”——无人机航巡监管,还有“陆”的监管方式,即对近岸连陆滩涂进行拖拉机跟踪监管。连陆片区监管范围涵盖如东、通州湾、海门连陆滩涂养殖区。
4月30日是如东连陆片区监管的最后一天。潮落露滩,记者跟随片区监管员孙海山、金文育,信息员孙杰,如东县自然资源局李永权前往监管现场。在入海卡口站,监管员和记者穿上水裤、救生衣等防护装备。一架滩涂专用拖拉机停在岸边,又高又厚实的轮胎可以行驶在泥泞的滩涂上。
然而,拖拉机一启动就开始疯狂颠簸,好似在滩涂上跳舞。
正值午时,骄阳似火,机舱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穿着水裤比蒸桑拿还闷热。岸边到监管区距离约5公里,拖拉机沿着先前烙下的青泥车迹行驶了3刻钟,再往前的滩涂愈发泥淖,只能下滩行走。
到了监管区,紫菜筏架和网帘基本回收完毕,不远处的运输船上整齐堆放着200余个筏架。孙海山和金文育沿着监管区一路排查是否有筏架、绳索遗落,并认真做好记录。
为了做好此次浒苔监管工作,4月9日,监管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成立,引导每位打“浒”队员做新时代的一颗“螺丝钉”,推进浒苔绿潮防控试验监管监测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安全有序的开展。
滩涂延绵,直至海天之际。连日来,在苏北浒苔绿潮防控试验监管现场,东海局打“浒”团队在风急浪高中监测,在骄阳炙烤下试验,让浒苔无处藏身。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