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有利于促进与北极周边国家的合作 中国应为北极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2013-05-24      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姚玮洁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中国海洋报实习记者 姚玮洁 

    两年一度的北极理事会部长会议于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会议宣布,接受中国等6个国家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自2006年提出申请,中国实现了从特别观察员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的转变。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北冰洋周边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北极理事会于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成员国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宗旨是保护北极地区环境,促进这一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在谈及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的原因时,陈越表示,国际上普遍认为北极理事会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所以很多国家都希望能够参与该组织的活动。特别是位于北半球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因气候受北极的影响较大,希望进一步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以了解北极海洋环境快速变化与本国气候的关系。据科学家估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北极地区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季全部融化,这为利用北极航道提供了可能。“这将大大缩短从欧洲到东亚地区的航行距离,比走印度洋等航道将减少1/3的路程,其经济意义不言而喻。” 

    陈越表示,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后,更加有利于推动与北极地区的国家、组织之间的合作。“北极理事会特别观察员国的资格必须每年一审,通过考察其上一年的参会情况来决定下一年度的参与资格,而正式观察员国身份是永久的。虽然我国只能近距离跟踪北极事务动态,不具投票权,也无权在会议上发言,但享有参与理事会会议的权利,此外还可以参加北极理事会下设工作组的工作,这相对于之前是个进步。” 

    伴随着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而来的不仅有权利,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陈越解释说:“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存在着被人类活动破坏的风险。中国作为正式观察员国,应该为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对北极地区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保护北极环境和合理利用北极资源。”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