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位于长江三峡的东大门,有“一江两河百湖”水资源和肥沃土地,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耕地总面积71.96万亩,柑橘种植面积近37万亩,产值超过3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由于柑橘等经济作物收益高,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既要守住耕地,又要促进农民增收,更要解决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矛盾问题,枝江市以“三个结合”为抓手,通过做好柑橘品改创新文章,探索耕地保护新路径。
细化耕保政策与农民利益相结合
一是实现低效果园变良田。聚焦补充耕地问题,枝江市以低产果园清园重建为突破口,将产值低、效益差的园地改造成耕地。2024年已有10800亩低效果园完成清园毁树、土壤深翻,新增耕地4000余亩。二是采取果粮套种求双收。枝江市创新提出宽行密株方式,将柑橘种植4米×3米的树间距调整为6米×2米,增加果园透光、通风程度,果实品质提高10%以上。同时大力推行柑橘和粮油套种,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拓宽就业途径促增收。村集体合作社流转低产园、撂荒地进行品改,统一种植柑橘,农民除了获得每亩每年9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闲暇时还可在村集体打工管理果园,60多岁的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农业产业优化与耕地保护相结合
一是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枝江市政府提出2024—2026年完成4万亩老果园、低产园品改任务,采用果粮套种模式来实现果园宜机化。枝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沉各镇指导摸排耕地后备资源,市农业农村局提供选种、翻耕、套种技术指导,市财政统筹1000万元支持柑橘品改。二是龙头带动群众参与。安福寺蔡家嘴村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方式深化联农带农,集中流转土地2000亩,实施“退园还田”“小田并大田”“老园重建”等项目,实现了“保粮稳果增收”三大目标,耕地播种面积增加1200亩,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三是土地集约城乡联动。结合当下快速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与破旧宅基地闲置的现状,枝江市局在积极推进柑橘品改、龙头带动的同时,深入挖掘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推动人口集中、资源集中、产业集聚。
实施整治项目与耕地保护相结合
一是深挖新增耕地拓宽空间。枝江市结合林草湿荒普查和新增耕地摸排,全面排查耕地后备资源13.52万亩,经整改和日常变更,稳定耕地布局,新增耕地1.37万亩。大力挖掘河湖新增耕地潜力空间,七星台鲜家港村在沮漳河代家滩开垦耕地2000余亩,顾家店人和垸村在浅江滩开垦耕地300余亩。二是实施整治项目带动增量。枝江市坚持以生态农田整治项目为抓手,以玛瑙河为脉,推进玛瑙河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总投资4800万元。积极打造“百亩方、千亩方”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的美丽田园,实现新增耕地2000亩以上,进一步助农增收。三是优化耕地资源统筹布局。枝江市在2023年统筹落实1113万元资金基础上,2024年保障约1000万元资金推进耕地流出整改工作,采取土地开发整理等多种方式,不断实行优化耕地资源布局,让小田并大田、低洼田变平整田、园地变耕地、闲置地变耕地,近三年整改恢复耕地50871亩。
下一步,枝江市局将紧紧围绕耕地保护“国之大者”,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聚焦农民利益,既保护好农民“饭碗田”守住粮食安全,又有效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幸福指数,切实为推动乡村振兴探索更好模式和更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