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地方动态

武汉市局坚持创新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3-02-21      来源: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近年来,武汉市局坚持“思想破冰”、创新引领,以“拼抢实”的作风狠抓政策落地,统筹工程项目审批、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四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等各项改革,构建便捷高效、服务优良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审批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广泛好评。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创造性建立“承诺可开工”制度。推动出台武汉市《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承诺可开工”制度的意见》,建设单位在提交报建资料、承诺书,缴纳相关规费后,相关部门和单位不再对项目资料开展实质性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项目用地出让后3 个工作日完成项目备案、用地、规划、水务、民防、城管、交管、园林和林业、生态环境、施工等全部审批手续,实现“多证齐发”。目前,福泰电力智能制造基地等3个项目已享受政策红利。
  二是完善审批体系,实施全系统审批服务“大集中”。武汉市局将全部审批、技术服务事项、环节、人员“四集中”至市民之家窗口,构建事项与环节清晰、职能与人员匹配、审批与服务一体、市局与分局联动的审批服务新体系。市局市民之家窗口多年考评排名第一。开展重大项目包保服务,对全市603个房地产、工业及政府投资房建类项目实施包保,将项目行政审批、技术服务、部门协同等事项和环节纳入统一监管,助推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三是加强智慧管理,完善用地规划“一条龙”审批系统。串联工程建设项目“一书三证”和“批征供用登补查”土地规划业务,关联咨询论证、测量测绘等20余项技术服务事项,打通局业务系统,实现“资料接收、流转分办、审查审核、在线制证、电子归档”全环节网上运行。整合智慧武汉时空大数据,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推动智能化辅助审批工具研发应用,助推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全部审批事项实现“机器带(代)人、人人会审”。
  四是聚焦民生实事,解决不动产登记“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三年攻坚,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住宅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党政机关和非住宅类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共完成处置约1900项、80余万套房屋。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异地办事难点堵点,实现70个网办事项异地可办、在银川“异地代收代办”、在东莞“跨省自助办”,与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长株潭都市圈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与武汉“1+8”城市圈不动产登记“跨市通办”、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共享合作。
  五是提升服务质效,打造不动产改革亮点品牌。在全省率先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办理时间提速近70%。在全省率先出台《居住权登记操作规范》,获央视报道。携手市法院共解合同无效不动产登记难题,从源头减少行政争议发生,实质化解民事合同无效引发的登记争议。围绕湖北省“鄂惠登”党建品牌,全市建立32支党员流动办证“小分队”,常态化开展“不动产登记进社区、进企业、进困难家庭”活动,获《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报道。在全市布署自助终端609台,合作网点达千余家,遍布全市899家银行网点、243个社区。2022年,武汉市不动产登记窗口共赴8426个社区、企业、家庭开展上门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