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疫情常态化防控。定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碰头会,阶段性分析和研判全局面临的形势和短板,查漏补缺,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方案,强化专班人员保障,构建“市局-县市区局(局属各单位)-基层站所”多级联动联防机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要求,普及防护常识,利用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每天发送疫情防控权威消息,做到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松懈。强化“人地物”同防,树立“管好自己的地、看好自己的人”理念,市局机关及各单位强化大楼庭院出入口管控、干部职工接种加强针和去向每日更新台账、消杀和垃圾日清日结,疫情防控值守全天候不间断,各单位及时更新补齐疫情防控应急储备物资,目前已储备防护口罩12000多片、防护面罩200个、消毒酒精2.5升装100壶、500毫升装240瓶。
二是抓矿山生产安全。制定《荆门市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督导生产矿山明确治理主体责任,编制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年度方案,按规定缴存治理基金,落实年度治理任务,巩固绿色矿山创建成果,生产矿山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年度方案比例达到100%。组织和督促各地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日常巡查600余人次,出动无人机巡查100余架次,重点查处矿山无证采矿及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检查生产矿山矿业秩序安全检查2轮80余处,矿山60多家,下达整改意见10余份,督促各地及时消除隐患,将石料矿山超限超载源头管控纳入矿山安全检查内容,每月不定期组织开展不少于4次的“源头治超”检查及“四不两直”现场检查“零点行动”,石料矿山源头治超基本可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三是抓地质灾害防治。及时调整完善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国土(地质)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成员,理清职责分工。以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为抓手,明确责任,挂牌作战,在项目建设中实行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利用部厅监管平台一周一调度。坚持做好定期全面巡排查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地灾防治“两手抓、两手硬”,采取措施,切实应对,确保安全,已出动人员3960人次持续巡排查,坚持每天上报1次情况。发动1812名“四位一体”网格员加强宏观巡查,安排10名专家分片驻守,建成48处专业监测点并网运行。完成建房切坡、修路切坡引发地质灾害专项排查,并采取“屋场式”和“敲一下子,喊一嗓子”等简易方式开展网格隐患点防灾演练。广泛开展宣传,设置展板38批次,接受群众现场咨询439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72份。
四是抓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召开系统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要求各林业站、国有林场加强巡查防范和隐惠排查整改工作,落实好人员装备,做到未雨绸缪,市局与各县(市、区)局、各县(市、区)局与各林业站(国有林场)均签定森林防火责任状,强化属地管理,落实自然资源所(林业站)和国有林场主要负责人的防火主体责任。市局及各县市区局均明确专人负责森林防火工作,全市重点镇、村组建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半专业森林防灭火队伍,在册人员达到2000余人,共选聘护林员273人,在重点乡镇、行政村、国有林场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和预警监测,确保火源不进山,有火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配合电力等部门开展电力实施周边森林火灾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城镇接驳区森林火灾隐患调查,行业系统森林火灾隐患普查工作正抓紧推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京山市、掇刀区印制宣传资料1.3万余份,下发到村组、中小学校,各地在重点集镇、重要林区、公墓、山地、旅游地等地悬挂防火宣传标语牌,建设永久性防火宣传标识牌,张贴森林防火小标语,利用微信群、手机短信、宣传车等平台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让森林防火入脑入心。在有防火任务的乡镇和国有林场,装备森林消防水车6辆、风力灭火机1500多台、电动喷雾器350多台、手持灭火把3700多把、摩托车319辆、油锯和割灌机350多台等应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