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许疃2011-15钻孔进入最后一个施工环节——封孔。没想到,在这最后一个环节老天爷也不配合。当水泥砂浆泵首次进入孔内时,天气突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就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说起许疃2011-15钻孔,安徽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338钻机的工作人员有着说不完的话。因为这是他们征战多年、施工过的众多钻孔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许疃2011-15钻孔位于安徽淮北地区,该地区地层复杂,钻孔基岩部分以砾岩、红层交接的地层为主。其中,砾石40层,厚达300多米,最厚层有110米,坚硬且不规则;红层则为粉砂岩,致密打滑。
今年2月,338钻机进驻此地开始施工,虽然开工前早已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钻孔施工到365米时还是出现了问题。由于砾石与红层交接不完整、松散性大,因此易造成孔斜和坍塌,孔壁的稳定性难以保障。砾岩过后又是红层,粉砂岩致密且滑,钻头难以切入,施工进尺速度只能达到0.2米/时~0.3米/时。怎么办?面对难题,队员们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将泥浆粘土比例重新调配,并在每次上下钻具时修整孔壁。功夫不负有心人,施工难题终于被解决。
然而,当钻孔施工到1283米处时又出现了新问题——卡钻,原本很平常的卡钻在砾石和红层中处理起来变成了难事。由于红层最大孔径为300多毫米且极不规则,因此施工时需仔细观察钻具上下的情况,并随时调配泥浆比例。机长周化忠吃住在钻台,队员们更是不分昼夜随时待命。经过20多天的奋战,队员们最终将孔深推进至1418.16米,达到钻孔设计深度。
眼下,施工已经进入最后的封孔环节。回想起施工这6个多月来的艰辛,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信念:“封孔就得一气呵成,最怕中途耽搁,下再大的雨我们也要继续封孔!”于是,大家咬紧牙、冒着雨将一池又一池封孔泥浆灌入孔内。随着最后一池泥浆被灌入孔内,338钻机全体职工凭借智慧和毅力终于啃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了许疃2011-15钻孔施工这场攻坚战。□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