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极强度水土流失陡坡地,独创“高密度开挖水平条沟法”;对治理难度极大的崩岗,推平变为工业集中区和新村建设用地;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缓坡地,则实施坡改梯工程。25日,记者从上杭县湖洋乡了解到,当地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有针对性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
湖洋乡是该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境内崩岗众多,水土流失点多面广,水土流失面积达14.90平方公里,流失率高达13.14%。当地党委、政府多次实地调研后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主因是水力侵蚀,只有把水和因水力侵蚀冲下山的土固化在山上,保证水土不下山从而提高水土流失地的土地肥力和生产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2009年年初,湖洋乡开始推行以保水固土为根本出发点的“高密度开挖水平条沟法”,即从水土流失区坡地、林地最高点开始,自上而下按等高线开挖水平条沟。每亩流失地条沟总长约300米,总容量60立方米,基本上可承受瞬间90毫米的高强度暴雨。
“即使下暴雨,有水平条沟层层拦截,自山上冲下的水基本都被储存在条沟里,形不成临时的地表径流,水土流失的根本动力不复存在。”乡党委书记龚泽祥分析,“而且,由于可迅速、全面固化水土流失区的水力、肥力,使得草、针叶树、阔叶树几乎可同时种植,大大加强流失区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缩短治理周期。”
2009年5月,该乡在两个相邻的山头上,一边采用传统以草先行、草灌乔结合的生物治理模式,种植芒萁草和松树,一边采用“高密度开挖水平条沟法”,种植宽叶雀稗和松树。后者的松树明显比前者长得旺,且地表已生成代表生态系统稳定的地衣。至上月底,该乡尚存的“光头山”已全采用新法开挖治理。
在崩岗众多的湖洋村三角塘,当地则推平崩岗38个地块,规划建设湖洋工业集中区。目前,工业集中区已粗具雏形,去年产值2.3亿元,并形成新村建设用地1万多平方米。
而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缓坡地,湖洋则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配套道路、排水沟、蓄水池等水土保持防护工程,把水土流失区变成坡耕地和果园。该乡文光村观音井曾是严重的低丘缓坡水土流失区,通过此法,辟出2000多亩优质果园。(记者 张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