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万年县国土资源局认真开展以“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打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国土干部队伍,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做到便民、利民、为民,将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将真情洒向千家万户。
甘当群众的“代办员”
该局坚持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上门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基层国土所将所有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公布上墙,人人印有“便民服务卡”和“服务跟踪卡”,广泛发送,便于群众办事,便于基层联系,避免群众走弯路、跑冤枉路。村民之间发生土地纠纷,国土干部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上门处理,使矛盾解决在基层,纠纷平息于初起。
梓埠镇地处与珠湖、鄱阳交界处,属本县“西北边陲”,许多村庄距县城近百华里,村民要想进次县城很不容易。以前,村民遇上用地审批及办证等事情,都免不了要往县城跑,既误工又花钱。梓埠国土所的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琢磨来,琢磨去,为农村群众义务代办用地手续的“便民”措施,便于去年初正式推出。从此,他们便成为了农村用地村民名副其实的“代办员”。其他基层国土所知道后也纷纷响应。如今,全县12个国土所,平均每年为农村群众代办用地手续近千件,仅误工费和交通费用,便可为农民朋友节约5万元以上,深受农村群众欢迎和赞许。
愿做拆迁居民“勤杂工”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工作量也日益加大,房屋拆迁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工作充满挑战性。面对这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依法办事,从严规范自身行为,认真做好拆迁居民安置工作,切实维护拆迁居民合法权益,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为做通拆迁居民的思想工作,国土干部经常会利用夜间和周末上门,对于有意躲避的拆迁户,他们往往会一连守候几小时,直至晚上十多点钟。为了让拆迁群众对新居满意,国土干部会主动承担起“水电工”、“清洁工”和“搬运工”的角色,帮助他们安装水电,打扫卫生,搬运家具。拆迁群众迁入新居后,国土干部还会经常进行“回访”,问寒问暖,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最近,陈营镇政府原所在地房屋拆迁,临街店面一丁姓住户阻力很大。经了解,该拆迁户一家四口,仅靠此处店面从事摄像经营维持生计,且其本人患有重病。为此,国土干部花去三个多月的时间为其四处寻找合适店面,并包揽了店面所有机器设备和生活用具的搬运工作。目睹国土干部如此尽心尽力,老丁激动地说:“你们工作太认真、太负责任了。我再不理解、支持你们的工作,就太不通人情,太对不住你们了”。
推出“五个一”服务模式
万年县工业园占地3000余亩,落户企业70多家,其中大多属于招商引资项目。如何为这些企业提供周到、快捷的用地服务,是该局十分重视的一大课题。为此,他们给自己约法三章,制定了诸如“热心、细心、诚心、耐心”、“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吸企业一支烟,不吃企业一顿饭”等6条“家规”,要求全局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他们自我加压,公开承诺,将土地初始登记发证的办理时限,由两个月缩减到3天;他们推出“五个一”服务模式:进门一杯茶,一个“请坐”礼,一句询问“有何事”,一份《用地须办手续告知书》,一路陪同服务。
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万年县五星工具塑料厂厂长程新忠,急匆匆地找到上坊国土所,说是董事长明天要回浙江,希望当天办好用地手续,以便将《土地使用证》带回总部。国土所立即安排人员,陪同程厂长到县局办理。
按照正常流程,要走的程序有: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县局领导审批——耕保股——地籍股登记发证。程厂长要办的用地手续,如果也按这种常规程序走,半天之内无论如何也不能办妥。怎么办?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所长陈招彬当即回答。并迅速穿上雨衣,骑上摩托,冒着大雨直奔县局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局领导对陈所长的做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就办证事宜立即做出具体安排。下午5点多钟,手捧刚刚办好的《土地使用证》,程厂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离开时,他紧紧握住局领导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浙江客商——正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腾鹿,在企业落户万年办理用地手续时,与县国土局工作人员打过几次交道之后,深有感触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些年,我走南闯北跑了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总有一种身在异乡的陌生与无奈,但看到你们国土干部像帮助自家人办事一样,为我们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便有了一种回到了家里的感觉。”(记者 郭传义 本报通讯员 蔡光云)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