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金土工程问世记

2006-08-21           作者:张 晏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这个浩大的工程,将通过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四级联网的业务运行系统,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实现有效保护国家耕地、切实保障矿产资源国家安全和及时预警预报地质灾害的目标。

                                                                    ——题记

如果把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比作一座摩天大厦,金土工程就是撑起这座大厦的构架。

金土工程的问世,确立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总体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为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提供了契机。正如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广华所说:“以金土工程启动为标志,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金土工程启动在即。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让我们回顾饱含艰辛的一段创业岁月,回顾金土工程问世前的点点滴滴。

“金土”由来

2002年,国务院17号文件提出重点建设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盾工程等12个电子政务系统,俗称“十二金工程”。当年,金土工程未列其中。

然而,4年后,金土工程作为“十二金工程”的配套工程,成为“十二金工程”之外开工建设的第一批“金”字工程。
金土工程的问世,绝非偶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一批核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建成;3S技术在土地调查、地质调查等工作中的集成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以数据流为主线的全数字化野外信息采集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一批覆盖全国、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质、土地利用、矿产资源方面的大型基础数据库陆续建成,开始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对外网站体系基本形成;《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指南》和一批重要的信息化标准相继颁布,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组织机构和机制逐步健全,一支有战斗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手段也已成为新形势下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土地调控的关键。

2004年1月13日,曾培炎副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在认真听取了部信息化工作汇报后,他明确指出:“国土资源工作,信息化大有可为,希望进一步深入运用,提高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通过地上查、天上看、网上管,不放过对每一块土地的监管。”

实施金土工程的动因,由此而生。

为落实曾培炎的指示精神,1月18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强调,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作为规范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实施“金土工程”作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圆满立项 

金土工程之所以在众多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工程中脱颖而出、后发先至,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有利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金土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为国土资源部。项目实施单位为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参加单位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化机构。金土工程的圆满立项,见证了国土资源部的整体实力。 
曾培炎副总理视察后不久,国土资源部即把金土工程立项工作列入当年工作重点。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迅速组织系统内外专家,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完成了《金土工程项目建议书(初稿)》编写工作。之后,又召集了上百人次的专家研讨会,广泛征求信息化方面的专家意见,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20多次的修改完善,于2004年3月18日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当时的现实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金工程”中没有金土工程。经过反复的交流和沟通,金土工程的立项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的大力支持。2004年10月,作为加强土地管理行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组织实施金土工程”被正式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金土工程作为国务院“17号文件”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重点项目的配套工程,以试点示范工程的形式在“十五”同期启动,并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2004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通知,金土工程项目转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按照国家重点电子政务工程的立项程序,正式启动项目的立项评估工作。国土资源部迅即成立专门工作组,积极配合中咨公司开展项目调研和评估。中咨公司组织部分评估专家,先后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和深圳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进行信息化建设成效的现场调研。通过调研,中咨公司和评估专家一致认为金土工程建设有试点基础,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条件。在专家组意见基础上,中咨公司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内容和规模的合理性,以及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2005年1月27日,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正式通过咨询评估,随后《咨询评估报告》呈报国家发改委。

2005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至此,金土工程成为“十二金工程”之外,第一个正式获准立项的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立项程序,国土资源部随后又积极组织编制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一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2005年7月15日,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中央投资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中咨公司的咨询评估。9月9日,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关于下达2005年电子政务专项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中正式划拨部分经费。 

2006年1月16日,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组织的评审。 

2006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中央投资部分)初步设计》。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半的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全面完成。金土工程进入全面组织实施阶段。 

宏伟蓝图 

2005年12月19日,《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经国土资源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这张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建设蓝图,精心规划了金土工程的总体建设思路、框架以及工程实施的运行模式,成为此后5年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按照总体方案设计,金土工程届时将建立起涵盖“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国家级信息化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流程。 

金土工程建设主体分为四大块:一是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即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占补、结构调整和违法用地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二是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即建立全球重要矿产信息系统和覆盖全国重要矿产分布区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三是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即建立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部署重大地质灾害区的网络化监测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四是建立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数据库。即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国家地籍数据库、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和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形成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 

部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金土工程的建设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启动覆盖试点示范地区的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和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形成技术体系和示范应用效果;二期建立覆盖国家、省、全国重点城市的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建立重要矿产分布区的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全国重点地质灾害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全国重点地区的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三期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系统,建立相对完整的资源监管体系,并实现与国家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 

吹响号角 

金土工程关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是连接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最突出的“大抓手”。国土资源部党组已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金土工程基本完成,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作为“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孙文盛部长强调,国土资源信息化要争取走在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前面,争取走在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信息化工作的前面。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以实施金土工程为契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各个工作环节中的广泛应用,使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在“十一五”再上一个台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金土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从一开始就牵动了国土资源系统全局。 

2005年12月19日,以研究部署金土工程的组织实施为主要内容的部第七次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调整补充了部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任组长,副部长鹿心社、王世元任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各业务司局主要负责人为部信息领导小组成员,并成立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部信息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的金土工程办公室。 

金土工程办公室成立后,立即着手工程启动的准备工作。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组织成立了业务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编制完成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明确了责任分工,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进度计划。与此同时,金土工程办公室重点着手开展金土工程业务系统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形成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并广泛听取了各省和试点城市的意见。 

目前,金土工程部分前期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金土工程建设,对现有的信息化标准进行了梳理,与数字国土工程项目互相衔接,拟定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所需标准的建设方案,并启动了有关标准的修订和起草工作。其次,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数据交换系统作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关键技术,事关工程实施的成败,为此,国土资源部专门开展了与福建省厅之间的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例的远程数据交换和内外网数据交换的试验研究。目前,从技术上基本实现了建设用地项目从市、县向省、国家的网上远程报批、联审和备案。此外,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第一批招标工作业已启动。

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是整个工程建设的试点示范。按照国家发改委对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期为两年。建设内容包括:建立金土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相关指标体系;建设和完善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用地、土地供应备案、矿产资源储量等18个数据库的国土资源部数据中心;建设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国土资源信息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4个应用系统;建设相关的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系统。 

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不仅要取得明显的资源监管示范效果,而且要为“十一五”期间金土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技术体系。对整项工程而言,这是至为关键的一步。正如王广华所说:“在今后两年内的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将是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总体框架中的地位的契机,这对项目组织实施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努力把我部金土工程打造成国家‘金’字号工程中的著名‘品牌’,成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中的典范。”

记者 张 晏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