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综合 > 国土空间规划 > 专题 > 行业交流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二届国土空间规划青年论坛成功召开

2023-05-15      来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号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国土空间规划青年学术论坛”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打造的精品论坛,致力于凝聚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的青年学者和青年规划师,共同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新路径和新手段,积极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改革、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2022年12月1日-2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二届国土空间规划青年论坛以“视频会议+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主办,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承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同衡)协办。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孙雪东,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党委书记冯文利,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玲;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副所长封志明;中国建研院副总经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从真;清华同衡院长袁昕;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主任、南京大学教授甄峰;学会青工委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副研究员姜鲁光以及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院长周海珠,副院长吕慧芬、杜明凯等。
  国土空间规划青年论坛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打造的精品论坛,致力于凝聚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的青年学者和青年规划师,共同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新路径和新手段,积极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改革、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此次论坛以“跨界与融合——绘就新空间,支撑新格局”为主题,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构建和规划编制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清华同衡总体中心总工郝庆,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副研究员秦萧,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国土空间规划所所长马晓琳担任此次论坛召集人。
  参与研讨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等5位国家级人才;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3名科技领军人才、1名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和5名青年科技人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规划设计机构等单位的青年学者和青年规划师参会,分论坛中有28位注册规划师做报告,占比58%(不计研究生专场)。论坛秉持多元融合、开放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会宗旨,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累计观看量超过2.7万人次。
  在嘉宾致辞环节,中国建研院副总经理肖从真介绍建研院作为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将结合双碳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 “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服务的独特优势,服务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监督实施。本次论坛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探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促进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创新发展!
  学会副理事长封志明介绍自然资源科学领域的学者秉承学科优良传统,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前沿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支撑作用。青年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规划实践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学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国土空间规划青年论坛等活动,持续助力青年人才成长。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孙雪东指出,国土空间规划融合原来各类空间规划,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迫切需要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迫切需要更多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加入;迫切需要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对青年规划师提出了3点希望,一是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重视对空间演变规律的认识、提炼和把握;二是坚守规划初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规划师的初心和努力方向,着力在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塑造大地景观上下功夫;三是面向未来,以世界眼光做好前瞻性研究,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开展适度超前研究预判和系统谋划。
  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主任甄峰表示专委会已召开四次全国性年会、多个高端专题论坛,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行业影响。将继续支持国土空间规划青年论坛,助力青年学者和青年规划师发挥更大作用。
  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姜鲁光表示将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共同办好国土空间规划青年论坛,支持青年人才探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管理决策问题,支撑新格局,绘就新空间。
  在主旨报告(一)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陈军作了题为“国土空间科技创新与青年一代的使命”的主旨报告,从规划实践感悟、面临的科技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背景下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陈院士表示,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跨界融合,青年一代要勇当开拓者,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要有广阔的胸怀和格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建研院副总经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王清勤以“既有城市住区更新改造:服务美好生活,助力双碳目标”为题,从建研院的既有住区健康改造评价标准制定和规划实践出发,介绍了“双碳”导向下住区改造的发展方向;并指出推进既有城市住区的更新和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将是城市建设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的举措。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朝林以“新时期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框架思考”为题。提出都市圈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一个空间形态,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需要研究都市圈的通勤问题,考虑投资效益;面对都市圈这个复杂巨系统,规划师需要从简去繁,关注基础设施、公共投资等重点问题,重视流动性研究。并提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论框架,即“城市化地区—城市/区域事权划分—区域发展要素协调—化解地方债务危机”。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土地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晓玲以“存量时代下城市更新中的规划与土地政策”为题,系统梳理了存量时代下全国层面城市更新相关的规划和土地政策。认为推动城市更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促进城市更新方面,目前基本形成了中央政府控制城市用地的增量、地方政府负责用好存量并且获得相应收益的格局。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总师、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国土空间规划团队首席专家贾克敬以“基于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为题,提出了三大应对策略:一是通过编制规划,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规模约束、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二是通过划定各类安全底线,实施用途管制,开展生态修复,有效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三是要把“双碳”目标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技术标准中。
  在主旨报告(二)环节,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青年科技人才、清华同衡总体中心总工郝庆作了题为“国土空间本质解析与国土空间规划价值导向”的报告。认为国土空间是自然地理演化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空间映射和历史产物,兼具意识形态性和知识理性;国土空间规划是为实现特定意识形态下的战略意图而进行的理性设计,具有特定的价值导向。需要深刻认识国土空间内含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判断,在批判性借鉴国内外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基础上,建构适应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导向。
  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资源分会副秘书长赵雲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提出了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命题,通过加快完成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优化。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逻辑主线,从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空间等维度,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重要设想和关键举措,以期为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青年科技人才、清华大学副教授袁琳结合多年来对都江堰灌区传统人居环境和公园城市规划实践的研究,总结多维度人居-自然共生实践经验和智慧,以及面向未来的多尺度共生规划对策。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对空间规划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在人类密集地区探索人居与自然共生充满挑战,也令人期待,国土空间规划要开展多尺度创新,支撑“万物各得其和、各得其养”的未来。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南京大学副教授冯建喜从国家规划体系以及区域实践的视角提出编制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期新背景下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主体、发展动力、空间尺度与功能结构、底线保障与公共服务以及制度保障等维度的新变化,指出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应围绕目标导向下的战略意图空间落位、问题导向下的跨界空间协调以及体系要求下的空间管控指标和要素的传导三条逻辑线作为编制的核心任务和内容。
  在主旨报告(三)环节,青年北京学者、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吴康作了题为“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的重点与政策导向”的报告。通过对比六普和七普数据,认为目前人口流失县城存在产业带动乏力、双碳转型压力空前、财力支撑不足、基层治理水平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1)坚持分类施策,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2)强化产业支撑,提升人口流失县城就业吸纳能力;(3)坚持集约高效,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4)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人口流失县城发展活力;(5)加强监测预警,建立人口流动动态监测机制。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鸿辉作了题为“从平面到立体、从感知到认知:国土空间规划三维立体管控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从空间信息模型、空间交互模型、空间智慧模型(SIM)等理论模型探索出发,提出国土空间空间规划全过程信息化技术体系(ABC技术体系)构建路径,结合三维立体管控平台研发、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多元业务场景构建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国土空间规划立体管控实现路径,探索全面提高空间治理能力水平的信息化新路径。
  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茅明睿介绍了时空知识图谱有关概念,总结了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北京、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关政策文件中对知识图谱表述,分析了其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趋势,并以多检协同图谱、12345图谱、文化活力图谱、政策图谱为例介绍了时空知识工程的有关技术方法。此外报告还介绍了城市象限团队知识图谱和认知计算有关的产品,并以回天大脑为例介绍了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北京回天地区城市体检、综合诊断和专项评估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并对时空知识图谱在规划行业的价值场景进行了展望。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自然资源学报》专辑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朱晓华结合《自然资源学报》的刊文情况,概要介绍了《自然资源学报》紧密服务国家自然资源战略的期刊定位、出版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展示了《自然资源学报》组织的国土空间规划专辑在学界的领先性和权威性。
  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院长周海珠,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副研究员秦萧,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员戴尔阜,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浙大城市学院教授鲍海君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报告。
  论坛设置六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为双碳背景下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的理念与路径转型,大都市空间治理与城市更新,民族(边疆)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与规划编制实施新技术,责任规划师研讨,青春规划说(研究生分论坛)。共有58名青年学者参与,其中注册规划师28名。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建研院城乡规划院副院长吕慧芬主持。论坛召集人郝庆总结了此次青年论坛,并宣读了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包括青年组7篇、学生组5篇。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委会秘书长张敏作了论坛的学术总结,给予此次论坛高度肯定。论坛第三届承办单位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院长鲍海君介绍了下一届青年论坛的筹备情况。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