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

2021-05-1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近日,自然资源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采访组走进西夏区志辉源石酒庄、隆德县渝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三关口矿区生态修复项目、阳洼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等地,见证了荒滩废弃沙坑变绿洲、渝河颉河的大变样以及彭阳县推进“生态+”“旅游+”种出产业、种出财富、种出风景。

  荒滩废弃沙坑变绿洲 

  志辉源石酒庄,位于国家批准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的核心区域。酒庄前身是供应银川市砂石料资源的主要产区。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开采,区域内地形地貌改变较大、形成了平均深度达到40米的遗留矿坑,周围环境因采矿的人为活动影响,植被稀疏、砂砾裸露,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经过多年努力,在废弃砂石矿区建成志辉源石酒庄,在采矿塌陷区建成文化运动休闲公园,在遗留矿坑建设桃李春风生态园,使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滩、废弃沙坑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渝河、颉河大变样 

  渝河发源于六盘山西麓,全长48.3公里,其中干流32.2公里,支流16.1公里,流域面积481平方公里。

  近年来,隆德县采取截污治污、疏浚净源、生态修复、多元效应、长效管理等措施,自东向西,分生态景观、水质净化、自然修复3段对渝河进行疏浚净源、综合治理。期间,先后实施渝河支流清流河、清凉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清凉河张士段生态治理、县城雨污分流改造,三里店水库清淤改造,渝河水污染防治3期项目,渝河工业园区段综合治理、渝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神林污水处理站管网配套等10多个项目,并在主河道建设壅水坝1座、混凝土溢流堰32道,柳谷坊土堰54道,旁路蓄滞净化池12处。通过河床平整、生态护坡、岸线绿化、河堤加固、河道疏浚、巡检道路建设等工程措施,实现了渝河全河道全流域系统综合治理。治理后的渝河,2018年出境断面水质平均达到Ⅱ类标准,高于国家Ⅳ类考核要求2个标准。

  为保护治理颉河生态,泾源县投资760万元,对颉河开展了河道治理和岸坡砌护,并新建拦沙坝、溢流堰,大力提升颉河管理水平。

  同时,泾源县计划投资1.7亿元,分四期开展三关口生态修复,目前项目前三期已实施,使矿山环境得到了基本治理,景观复绿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四期正在开工建设,将通过边坡监测、裸露面喷播复绿、人工植树等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颉河治理成果。

  种出产业、种出财富、种出风景 

  阳洼流域总面积28平方公里,区域内平均海拔1600米,年均降雨量450—550毫米。近年来,彭阳县完成流域内荒山荒沟生态林0.8万亩、退耕地造林1.1万亩,修建旱作梯田1.2万亩,新修道路26公里。同时,彭阳县在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方面持续发力,按照“补植补造优化林分结构,种植经果林及花卉等作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全域旅游激活生态‘红利’”的思路,将部分低产山杏嫁接改良为红梅杏,并采取针阔混交、乔灌草花搭配的造林模式,打造树种多样、乔灌草花立体融合的生态景观林,逐步将阳洼流域建成大花园、大果园、大公园,治理程度达97%。

  此外,彭阳县推进“生态+”“旅游+”,在阳洼流域核心区建设金鸡坪旱作梯田公园,结合全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种植百荷、油菜花、万寿菊等景观作物2.5万亩,形成了壮丽的梯田景观,实现种出产业、种出财富、种出风景。

扫描二维码分享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