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会议 >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矿业部长论坛

汪民:我国矿业“走出去”正经历“从石油到金属”转变

2007-11-21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王立彬、李雪)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矿业“走出去”模式正逐渐从石油发展到金属矿,从采矿发展到风险勘探。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13日在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演讲时说,目前,除三大石油公司外,中国有色集团、五矿集团、中信集团、中国铝业公司、首都钢铁集团、紫金矿业公司、云南锡业集团等企业签订一批境外合同,实施了一批金属矿产项目。中国矿业“走出去”,逐渐从石油发展到金属矿,从采矿发展到风险勘探,从国有企业发展到多种所有制企业。2006年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85.4亿美元,投资存量179亿美元,占全部对外投资存量的19.8%,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开发和金属矿采选。

中国矿业企业努力拓展境外投资,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增加当地财税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汪民说,无论是来到中国的外国公司,还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一定要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考虑,唯此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扎实发展绿色矿业。矿业企业应当以环境保护、回报当地社区为己任,既要遵循国际通行做法,又要理解所在国的基本国情,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本地化经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尊重当地习俗,保护当地文化,与所在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目前全球矿业经历了五年的持续繁荣。世界前50名的跨国矿业公司产值占全球矿业总产值的59.01%。近两年,一些跨国矿业公司加速并购,在铜、铝、锌、镍等产业领域中形成了新的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矿业巨头,进一步控制了全球优质资源储量、产能和市场份额,提高了全球矿业集中度。跨国矿业公司主导了全球矿产品贸易,在价格形成机制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外国公司可以多种方式到中国进行风险勘探和资源开发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王立彬李雪)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13日在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说,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地在矿业领域实行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外国公司可以依法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中国进行风险勘探和资源开发。

汪民说,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健全矿业市场体系和“引进来”服务体系,改善矿业投资环境,确保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政府间的矿产资源管理交流和企业间的矿业合作。我们热忱欢迎外国公司到中国寻求更大发展。希望外国公司把眼光放长远,搞好与当地政府、社区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矿业“引进来”力度。矿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100多家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矿产勘查,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铅、锌、金矿等400多个勘查开采项目。许多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国外一些从事勘查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外商、港澳台商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矿业企业达到594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