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会议 >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2008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要闻聚焦

携手谋发展 合作赢未来——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花絮

2008-11-13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部长夸展览

11月11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金碧辉煌、热闹非凡。4个展区、400多个展台装饰精美。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9时30分,开幕式结束,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行在媒体记者的簇拥下,走出第一会议室,开始参观展区。没有会议的凝重,整个会议中心开始活跃起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展台前驻足观看、拍照记录,人潮涌动却井然有序。

徐绍史部长一行在大会工作人员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世界主要矿产国展区,国土资源部、中国银行等展台,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等企业勘探、开采矿区展台,矿业新技术设备展台,以及《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黄金报》等媒体展区……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展台前,徐绍史部长翻阅了当天的报纸,称赞报纸内容丰富、版面精美。

司长“秀”英语

论坛中,几位银行家都表达出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矿业已经成为此轮金融危机最可能的经济增长点。”除了“谢谢大家”“下午好”这些简单的汉语对话外,不少外国专家表示,不论是他们来到中国投资或找矿,还是期待中国的投资或矿业公司走进当地,沟通的重要性使得他们日益感到了汉语的重要。

11月11日16时,关于矿山安全与环保的论坛召开。会前20分钟,部地质环境司姜建军司长便满面春风地来到了论坛,他一边和同为主持人的威斯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矿业总经理罗格·沃尔夫商量主持环节,一边和演讲者互相交流。谁来介绍哪一段,介绍什么,接下来有何安排。听到姜建军一口熟练的英语,原打算协助的工作人员悄悄走开了。

论坛结束后,沃尔夫高兴地和姜建军握手道别。“I am happy too.”姜建军说。

开放不止步

不少外商将注意力集中在去年底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上。与2004年的版本相比,新目录增禁止钨、钼、锡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在鼓励类中也删除了煤炭、铜、铅等重要资源矿种的外商参与开采行为,同时也不再鼓励西部地区外商独资开采上述矿种。在外资矿业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的背景下,新目录引发了外资的担忧。

出席会议的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贾其海悉心解释:“虽然钨、锑、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矿种禁止外商进入,但真的找到这些矿种,转让的大门始终是开着的。如果出现伴生矿问题,也会充分考虑地质规律和环境条件,从维护外商权益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目录》两年一修订,体现的是中国政府的意图。请大家放心,我们制定《目录》的态度是慎重的,也是务实的。一方面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自然规律。”

面对严峻挑战,需要全球矿业界同舟共济,携手前进。我国对外的门始终开放,无疑将为全球经济重振注入大信心。

中澳互搭台

11月10日,8时未到,在凯宾斯基酒店召开的中澳矿业投资研讨会的现场,四处洋溢着暖意。离研讨会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澳大利亚代表们却已忙得热火朝天。有的耐心摆放本州的宣传资料,有的在门口等候嘉宾,有的抓紧时间和中方代表交换名片。

主题发言中,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的代表们反复传达着一个信息——欢迎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矿业勘探开采。澳大利亚北部省、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昆士兰政府、西澳洲政府、南澳洲政府等地的官员们分别介绍了本州矿业资源情况,并表示将为中国企业赴澳投资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帮助。

面对澳方的热情,中方代表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翻阅着澳大利亚各州省的资料,并积极向澳方代表询问各类投资政策及细节。

“一对一”座谈阶段,中澳双方互动更加活跃。澳大利亚各州省的政府官员按地域各踞一桌,分为西澳、南澳、北部省、昆士兰等不同代表团,来自中国企业的代表们可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代表团落座。中澳双方代表围坐在会议桌前热烈交谈。

酒会藏商机

自矿业大会启幕以来,在晚间举办的各种酒会、招待会纷纷开场。每天下午五时后,矿业大会的展区会熄灯送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忙碌一天的结束。浓浓夜色不能阻止与会者匆匆的脚步。他们赶着参加一场场的招待酒会,希望能找到白天看上的“意中人”,更多地了解对方,觥筹交错间,商机无限。

酒会的举办者有着不同的背景,其中不乏国外的联邦政府、省政府、商务组织、矿业公司等,很多国外政府高级官员、公司总裁都会到酒会现场举杯祝词,酒会的规格之高可见一斑。11月10日晚,加拿大矿业论坛结束后,加拿大自然资源部主办了本届矿业大会首个招待酒会,加拿大六个省的政府官员及相关矿业公司高管集体亮相。

酒会一般不设坐席,大家都是举杯站在桌边,彼此距离的靠近减少了初次见面的陌生和尴尬。在轻松而欢快的氛围下,求资者、投资者三三两两地围聚在一起,像老朋友一样把酒言欢,吃什么喝什么早已不是重点,关键是没有什么场合比这更适合商务洽谈,没有什么情境比这更容易表达彼此的想法和认识。或许酒会结束那一刻,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就成了当晚相谈甚欢的朋友、未来有意合作的伙伴。

信心最重要

11日下午,离中国矿业政策实务讨论会召开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可以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已经人满为患。

论坛主持人、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贾其海谈了三点看法:第一,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找到应对的办法。整个矿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这里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矿业发展自身的规律。只有清醒认识形势,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第二,越是困难的时期,越要坚定信心。矿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矿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这个地位不会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定能够渡过危机。第三,作为管理机构,要树立为矿业企业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矿业投资环境,理性引导矿业投资。

这番话传递出的重要信息是——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有信心就有对策,有信心就有未来。

感谢主办方

“危机?机遇!”、“低成本,高效益”、“机会,共赢”之类的广告词,在这两天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实在太常见了。不用说大会的主题,不用说论坛的主旨,也不用说各分论坛议题的设置,单看展会上各参展商的推介语,你就能感觉到,金融危机下的这场矿业盛会实在太令人期待了!

在参展台,几乎所有的参展商都表示,明显感到金融危机对矿业的影响非常大。一位加拿大的地质工程师甚至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场危机,他说对比去年,少了很多小矿业公司的身影,他感到“惋惜”和“遗憾”。

然而,所有的参展商都对今年的人气表示欣慰。他们认为,经济萧条下难得这种热烈情景,会议主办方功不可没,在服务水准和组织规模上都比往年提高不少。同时,由于今年各国政府加大组织力度,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心情是一致的,所以激情没有丝毫受损。

“据说金融危机有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对矿业影响较大,现在才是第一个阶段。我希望,到此为止。当然,它有自己的规律。如果一定是最坏的结果,我们仍然有信心,那也是一种机遇。”一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政府官员的话,道出了很多参展者的心声。

老外很自信

论坛休息的间隙,正是大家互相交流的时间。记者看见不远处的一位外国友人正四处张望。看到记者,他非常和善地笑了笑。于是记者走过去,用英语和他交谈起来。原来他是非洲煤炭公司(Coal of Africa Ltd.)的总经理西蒙(Simon Farrell)。他对记者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参加国际矿业大会,是受到南非女部长的邀请而来的。他的公司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和南非都有分公司。关于这次金融危机,他认为影响不大,首先他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尽管他们公司的股票从4美元下降到1.5美元。但他们仍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矿业。

西蒙对中国未来的矿业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目前可能是个低谷,矿业本身就是周期性发展的,像波浪一样前进。很快就会从低谷走出来的。“那你认为是多长时间呢?”记者问道。“可能一年吧”。他很肯定地说。随后,他对记者说:“我对中国充满信心,你的英语不错,认识你,我很高兴。”

同是乐观派

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第二天,一场主题为“矿业与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论坛在主会场三号会议厅如期召开。

论坛中,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亚太区总经理高盟、中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武壮、伦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姜楠、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就矿业融资、全球金融危机对矿业行业产生的影响、如何在其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要求以及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事宜展开了讨论。

高盟简要介绍了CIBC的概况和CIBC投资矿业领域的历史,然后就矿业市场的发展中,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进行了总结。高盟的态度表明,通过金融危机的作用,在财富重新洗牌后,矿业市场的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CIBC也会为矿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赵武壮以“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为题,从美国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打击、有色金属价格暴跌、当下有色金属供需、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应对措施等五个方面展开演讲。

无独有偶的是,赵武壮与高盟的态度是同样的,即对矿业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这令与会的各企业代表凝重的神色渐渐缓和,演讲人乐观的态度给所有参加论坛的矿业公司带来信心。(本报记者李桂芬、田春华、吕苑鹃、徐红艳、郑雪蕾,实习记者王博、江雪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