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市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受历史的、人为的及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大部分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下,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1]。目前,我国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正处于从粗放外延向集约内涵转化的过渡时期,因此探索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对转变城市土地利用的传统观念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土地经济规律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一、焦作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1.焦作市建设用地现状
根据焦作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截至2006年底,焦作市建设用地面积6684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42%。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58224.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87.11%;交通用地面积5613.6公顷,占8.4%;水利设施用地3004.1公顷,占4.49%。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占比例最大,达52.79%;独立工矿用地占19.64%;城市用地面积占7.34%;公路用地占7.15%。这4种用地面积占该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达86.92%,其他用地面积仅占13.08%(表l)。由此可见,焦作市建设用地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城市和公路用地。
2.焦作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规模过大
从表l可以看出,焦作市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过大,独立工矿用地过于分散、占地比例过高。2006年,焦作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35282.7公顷,按2006年农村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占地140.81平方米,人均耕地只有0.81亩。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每户宅基地用地不得超过134平方米,因此农村宅基地用地亟待规范。同时,独立工矿用地占地面积过大,而且存在一定的废弃现象,需要加大整治力度,通过整理复垦不断整合土地资源。
(2)城市土地利用率不高
目前焦作市城市土地利用率整体较低,根据2005年初焦作市存量土地调查情况,全市共有各类存量建设用地160宗,约210公顷,其中空闲土地75公顷,闲置土地31公顷,批而未供土地26公顷,低效使用土地78公顷。如何改变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以及闲置、浪费等问题,已成为提高存量用地集约利用度的关键所在。
(3)用地结构不够合理
焦作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城中村”夹杂在城市布局中,既有损城市形象,也不利于城市发展;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内部工业用地比例较高,许多工矿占据城市中心用地,虽然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促使一部分工业企业搬迁至工业集聚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资金等其他原因无法撤出中心城区,造成土地区位效益无法显现。
(4)城市整体容积率较低
城市土地的建筑容纳能力(即建成区综合容积率)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指标[2],它反映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从焦作市近年来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指标来看,虽然逐年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从焦作市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看,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因此城市发展必须走内涵挖潜的路子,适当提高城市综合容积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有利于促进城市现代化。
二、焦作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涉及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难以简单地用单个或者少数几个指标进行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反映、综合评价。评价指标选取要考虑到前瞻性、系统性、资源环境适宜性、现势性和可量测性原则[3]。根据上述原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焦作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确定表2所示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及标准化
笔者收集了焦作市2000~2006年各项相关评价指标值(表3)。为了使各项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须将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并压缩在[0,1]区间内,为此,采用比重法对指标原始值进行标准化[4]。设有m个参评指标(X1,X2,……Xm),且已取得n个参评对象的上述指标数据,Xij(i=l,2,……n;j=1,2,……m)为原始数据矩阵。在同一指标下,计算参评对象的取值占全部参评对象取值之和的比重,并将结果视为该指标可能对应的概率值:Pij=Xij/∑ni=1Xij。由于所选取的指标均为越大越优的指标类,如社会总产值、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等,故将所选指标直接代入上式计算,即得m列n行的标准化决策矩阵Pij。
3.计算参评指标的熵值
在综合评价中,一般认为熵值法能够深刻反映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5],其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有较高的可信度,根据统计资料,故而采用熵值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设有m项参评指标,n个待评对象,则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max),对于某项指标x[i,j],指标值x[i,j]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H(xj)=-k∑ni=1PijlnPij(j=1,2,……m),为计算方便,该式取自然对数,其中调节系数k=lnn>0。
4.将评价指标的熵值转化为权重值
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为hj=1-H(xj)(j=1,2,……m),其权重系数定义为dj=hj/∑ni=1hj(1,2,……m),因此某项指标权重越大,熵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5.参评对象单一综合度量指标——土地集约度
按加权平均模型计算,公式为Yi=∑nj=1djPij(j=1,2,……m),该式求出的参评对象单一综合度为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即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其取值范围为Yi∈[0,1]。当Yi=0时,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处于最不成熟状态,即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最低;而当Yi=1时,则土地利用系统达到理想的成熟状态,其土地利用集约度达到最优。
据此,笔者得到焦作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表4)。
6.模型评价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6年焦作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为0.2207,比2000年提高了129%,说明焦作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正在逐年提高,土地利用正在由粗放利用向适度利用过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土地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也加强了调控和管理。近年来,国家和河南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土地市场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使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二是焦作市注重内涵挖潜,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级有关土地政策的同时,2002年以来焦作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政策规定,规范了土地利用行为,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同时还加大了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焦作市土地利用走上节约集约的发展轨道。但从整体来看,焦作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焦作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与建议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
要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项目用地控制制度,保持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强化土地法制管理,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6]。
2.加大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和深度
城中村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没有有机参与新的城市经济分工和产业布局,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调查,焦作市共有城中村21个,占地面积达5000余亩。若将这些城中村进行整体改造,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焦作城市面貌及整体品位,也将极大地改善现有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还可以腾出大量的土地缓解土地市场的供求紧缺,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三赢”局面。
3.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全面推进标准厂房建设
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严把征地关。一是做好项目评估,严把准入关,由相关部门依据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要求,对项目进行产业政策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投资者背景评估、项目规划参数评估、经济社会效益评估和产业能效评估,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并做好对现有项目的评价和筛选;二是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监督和调控机制,由土地管理部门定期对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同时还要全面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这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工业项目用地的一场革命[7]。标准厂房的建设可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推动、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既可以筑巢引凤,也可以引凤筑巢,鼓励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标准厂房区的建设经营,鼓励多元化投资。
4.大力开展粘土砖瓦窑治理整顿
我国房屋建筑材料所需的粘土砖每年耗用粘土资源达10多亿立方米,约相当于毁田50万亩,同时,每年产生各类工业固体废物1亿多吨,累计堆存量已达几十亿吨,占用了大量土地。因此,加快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取代粘土砖是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焦作市共有粘土砖瓦窑厂147座,占地总面积7580亩,其中占用耕地2478亩,年烧制成品砖17亿标准块,消耗标准煤约12万吨,不仅给耕地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破坏,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如果能将这些砖瓦窑厂全部拆除,则可以整理复耕土地7000余亩,将极大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李元.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J].中国土地,2003,(12):11~14
[2]潘琦.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土地置换[J].中国土地科学,1996,(2):12~14
[3]廖玉,张安明,牛乐得.节约型社会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5939~5942
[4]李明秋.土地管理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1):19~22
[6]孙本良.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面面观[J].中国土地,2003,(11):33~34
[7]顾湘,王铁成,曲福田.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6(6):3~8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