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巴内陆山区,茅箭区“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广饶富卓,是我们最大的资源优势;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保护生态、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是我们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域和汽车工业城市中心城区,加快发展、为十堰巩固“汽车城”地位做贡献是我们最大的任务。肩负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责任,一方面山地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又面临发展无地的瓶颈制约。如何解决这一矛盾?2003年以来,我们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科学实施低丘缓坡综合治理,建设“工业梯田”,节约集约利用山地,走出了一条“借山谋发展,集约求永续”的“双赢”之路。
坚持立体化开发建设“工业梯田”,实现山地节约利用。“农业梯田”种粮食,“工业梯田”建工厂。实施低丘缓坡治理“坡改梯”工程:对高程相差50米以内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撇开大的水系和河流,永久保留景观山体,依山就势,实行“梯级”开发建设“工业梯田”, 同时设置高质量的护坡和挡墙,占绿后再还绿,实现立体化利用。目前,全区开发“工业梯田”近1万亩,建成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了由最初的“点式开发”向 “组团式立体化开发”方式的转变。
坚持效益至上、集约经营,实现山地高效利用。对整理的用地,树立“寸土寸金”的意识,按照项目集中、工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要求,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入驻“门槛”。 对不符合园区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产出低的项目禁止入驻;亩平投资强度200万元以下、投资额度5000万元以下项目不单独供地,力争每一寸土地创造最大的效益。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山地永续利用。牢固树立“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的政治,就是保护发展、保护未来”的理念,统筹山地利用、城市建设、山林生态保护、产业布局规划,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泗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集中整治,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十一五”期间,累计植树造林达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7%,饮用水源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2010年,我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借山谋发展,集约求永续。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山区城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截至2011年,我区利用低丘缓坡建设“工业梯田”近1万亩,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多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0多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成为湖北省52家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10年11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茅箭视察时指出:“茅箭人是‘当代愚公’,闯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为山区城市破解用地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今年,我区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区)”荣誉称号,并被湖北省列为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试点(区)。
土地有限,空间无限;资源有限,发展无限。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始终牢记“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始终恪守“节约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之路,努力将茅箭区打造成“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核心区。
(中共十堰市茅箭区委书记 赵 哲)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