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土地日 > 第22个全国土地日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 各地经验

“鲁东粮仓”粮满仓
—— 山东高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见闻

2011-10-14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现文 王 玮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高密的实践证明,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矛盾是能够解决好、协调好的。只要两者统筹好,科学发展就有希望。”9月19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率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组,现场观看了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后,深有感触地说。

  高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于道河向记者介绍,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沿海开放重点县(市)之一,高密自古就有“粮仓”、“棉乡”的美誉。近些年,该市大力推进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耕地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丰收,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亿元,同比增长11.5%;1~7月,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63亿元,增长2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3亿元,增长23.9%。

  落地到户:层层签订保护责任书,逐图斑落实到地块和17万农户

  9月16日,记者在基本农田保护区采访时,大牟家镇党委书记朱永利谈起耕地保护工作说:“现在镇与村、村与户都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村民都知道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坚决不能越,取土、养鸡都不行。” 

  高密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窦文芳介绍说,高密在潍坊市先行试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选定了姜庄镇和大牟家镇共19个村作为试点村; 市政府与有基本农田的10个镇(街)分别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分解到各镇街(区),镇、村、户也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市政府专门拨付40万元资金,在各镇(街)重点区域、主要道路旁更换了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2块、基本农田保护宣传牌200块、一级到镇界桩700块、二级到村界桩3600余块。基本农田‘五不准’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窦文芳指着路边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告诉记者。高密局还编制了《高密市基本农田保护图集》,发放到市领导及各镇政府;为列入全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10个镇(街)和720个村居分别制作了基本农田保护宣传挂图;在全市960个村居中聘请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员,还与高密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保护土地公益广告。

  为实施耕地保护无缝隙全覆盖,高密局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管护网络,把耕地保护列入各镇(街)年度目标考核;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土地分片包干动态巡查责任制度;把土地违法发现率、制止率、报告率、查处率作为评价耕地保护的重要标准,对存在一项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高密市还制定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高密市耕地保护领导干部问责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办法措施,进一步落实了各级各部门的耕地保护责任。

  占补平衡:连续十年保持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春天白(盐碱地)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茅草荒,一马平川地,长草不打粮。”这是土地整理前当地土地情况的形象写照。

  9月17日,记者来到大牟家镇小辛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谈起项目立项前的状况,小辛家村村主任裴文铎说:“过去都是些‘狗头猫耳朵’地,沟洼纵横、横七竖八,遇旱无水灌溉,雨季经常内涝,田间道路窄,收割机掉头都难。”

  高密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徐连勇告诉记者,该项目涉及大牟家镇和醴泉街道11个行政村、3个项目片区,总投资1123万元,通过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整个项目区新增耕地648.6亩;小辛项目片整理耕地1240.2亩,开挖斗沟8740米,修建道路9260米,建设坑塘2座,过路管涵20个,机井13眼,大口井20座,桥涵8座,通闸2座,形成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田成方产业种植规模集中,技术指导统一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区。

  朱永利介绍,大牟家镇土地整治项目是国家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5亿元,总面积3944.87公顷,惠及21个行政村、3508户居民。通过综合整理,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实现了该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质量监测:建立质量监测与预警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姜庄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玉米地旁,一处刻有“高密市耕地质量监测点021号”的花岗石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窦文芳向记者介绍,为切实加强耕地数量补充和质量管理工作,高密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农业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共同开展基本农田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全市基本农田质量监测与预警机制,每年定时定点在全市开展基本农田质量监测,分析化验基本农田地力,评定基本农田质量,制定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方案。在全市建立了22个耕地质量和墒情监测点,设置了永久性标志,并将全市耕地质量、土壤成分含量等情况标注在图件上,每年9月份对全市耕地质量、墒情进行取样监测,并形成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

  近年来,高密市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农艺结合等项目、技术和资金整合利用,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不断增加高效农业投入,土地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耕地总面积145.86万亩,其中高产田61.93万亩,中产田57.06万亩,低产田26.87万亩。去年,《高密市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得到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目前田间工程、耕地质量监测站和农机(技)推广服务站等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如今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可高了!”曾在姜庄镇干了七年镇长的朱永利,亲历了耕地保护给农村带来的变迁。“过去产量低,粮价贱,还要交提留,村民不愿种地,纷纷外出打工,有些已把户口转到城里,造成土地撂荒;现在种粮国家不要钱还给钱,粮食直补,化肥平价,一亩地补贴100多元,这两年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村民争着要地种。”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