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是我国水电资源富集地区之一,水电资源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水电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建设用地一直是困扰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的一大难题。
青海国土人深知,如果处理不好保障经济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就会大量减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在处理尖扎县康扬水电站建设用地问题上,他们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用地,用弃渣填河造地,为其他建设用地工程开辟了新空间。
康扬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与化隆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梯级开发规划中七个中型水电站之一。水库正常水位高程为2033米,库容为2880立方米,总投资16.33亿元。水电站库区(淹没区)共征用康扬镇沙里木村、崖弯村等6个村,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红旗社等43.06公顷土地,其中耕地近9.33公顷,拆迁房屋9764平方米,须搬迁人口600余人。由于当时没有理想的搬迁地,因此这些村民的生活出路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尖扎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康扬水电站建设单位,多次到现场实地勘查、规划,认真研究用地方案,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征求被征地群众意见,详细制定了相关的安置标准和原则,采取在本村(社)就地安置的方式。拆迁户根据村镇规划自行在承包土地上建房,政府给予相关补偿。
尖扎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还根据水电站所建位置科学规划,建议建设部门优化设计增加投资,因地制宜,利用黄河中间的大片河滩、沟壑、围堰造田,并最终确定了改造河滩复垦土地的方案。虽然投资增加了,但是通过围堰填渣造出了长2000多米、平均宽度为366米、总面积73.33公顷的良田。
尖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麻成栋告诉记者:“直岗拉卡电站目前造地360多亩,康扬水电站目前复垦土地是1026亩,耕地一分都没有少,相对来说,耕地的质量相对提高,而且灌溉条件大有改善,老百姓耕作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实现占补平衡,对维护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等方面都有益处。”
六月的高原,大地一片新绿。远远望去,康扬水电站蔚为壮观,它的旁边,是刚开垦出来的田地和一条条新修的灌渠。一眼望去,一块块稻田、一片片油菜地,像刚铺上去的厚厚的绿绒毯;那新“造”的田地里,花椒、核桃、石榴、梨树等经济林整齐排列,嫩绿色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
尖扎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罗红英指着眼前一大片耕地告诉记者:“这就是康扬水电站复垦区,底下是砂石,上面是土,然后是耕作层。渠道、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都已经完成了。这些地最终还是要归还给农民,实现占补平衡。”
“西么拉村共有人口468人,有耕地476亩,其中300多亩在2003年因建设康扬水电站被征用了。”尖扎县康扬镇党委书记马进贤告诉记者:“不过,当时国土资源部门大力争取,以‘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给被征地户主每年每亩地1560元的补助,每年8月份发到位,农民生活上没有多大的困难。在移民后期扶持上,按照被征地户主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的标准,要补20年,老百姓都特别满意。”
西么拉村搬迁村民马奴海对土地复垦十分满意。“我有五亩一分多地,建站被占用了一亩多地。这几年补助钱拿到了,结果地还是回来了。原来这个地方全部是沙漠碱滩,种的庄稼也不好,现在复垦后,道路啊,水渠啊,做得都很好。到时候我打算在这些地上搞个经济园,栽上些树,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记者 王 莉)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