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吃”掉551千克石油、“穿”掉290千克石油……6月8日,走进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来自北京市东城区汇文一小、东高房小学的小学生代表对于海洋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全国沿海各地陆续开展了宣传活动。2008年12月5日,第六十三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希望世界各国借此机会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发现海洋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对鱼类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是“建设海上丝路,联通五洲四海”,借此进一步凝聚起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广泛共识,推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在北京主会场,小学生们用表演表达对蓝色国土的关注,发出《6·8海洋日倡议》:“呼吁广大学生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的环境,珍惜海洋资源,积极参与各类海洋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海洋意识,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福建省平潭县,以“美丽福建·美丽海洋”为主题的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启动,来自境内外的1000多名自行车爱好者参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这是首次将海洋科学文化与自行车竞技体育结合,倡导绿色低碳的海洋开发新模式,增强公众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主体意识,推进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建设。
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底科学家金翔龙院士、“潜龙一号”总设计师徐会希、“海油蛙人”楚金勇、水技工作者王云、人大附中海洋社社长陈金石、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海洋义工赵军友、南海维权执法支队长缪文波、核潜艇官兵、“雪龙”号等10个为我国海洋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海洋人物”。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实现多年稳定增长,海洋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持续增强,海洋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初步确立,维护海洋权益能力明显增强,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刘赐贵说,这些都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联结起来,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东盟、南亚和中东的发展带来利好,将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态势。6月7日,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创新驱动蓝色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国家海洋局同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若干意见》。
刘赐贵表示,海洋强国是指在管控海洋、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方面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从目前到2050年,应分两步走。一是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立足实现若干目标,为实现建成海洋强国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跻身世界海洋强国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强国。中国将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由此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