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海洋日 > 201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宣传日 > 海洋人物

2013年度十大海洋人物之吴厚刚

2014-06-05      来源:国家海洋局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吴厚刚,中共党员,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现任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辽宁省渔业协会副会长、大连海参商会会长、大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生于、长于距离大连市65海里黄海深处的小岛——獐子岛,是土生土长的渔民的后裔。经历了獐子岛人建设“海上大寨”、转战海外从事远洋捕捞的艰苦创业阶段,在成长中经历并熟悉、了解海洋一线的各项工作。现在,每年都要到涉海产业链各个环节一线调研。

 

 

    吴厚刚主要从事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工作。獐子岛集团是一家以海洋牧场、海珍品育种、育苗、养殖、海洋食品加工贸易、活鲜品冷藏物流、渔业休闲、客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洋产业集团。在涉海行业中已工作27年。2013年最令吴厚刚引以为豪的是以“行业塑造者”身份参加冬季达沃斯,向全球推介海洋牧场模式,以促进全球渔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海洋牧场模式,推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质量增长。

 

    据了解,2013年,獐子岛集团大洋活品销售取得突破,獐子岛海二维码可追溯体系启用;虾夷扇贝育苗用占市场不到1%的水体规模产出占市场23%的二级苗种;集团獐子岛贝类加工中心正式开业,保税区中央冷藏物流基地竣工等。

 

 

 

    在吴厚刚的领导下,獐子岛集团已发展为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鲟鱼养殖加工、冻鲜品冷藏物流、休闲渔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集团拥有国内最大、2000余平方公里国家一类清洁海域的世界级现代海洋牧场,拥有亚洲最大的贝类净化中心,形成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为主要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獐子岛”海珍产品覆盖国内30个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耕海养海

 

    “耕海万顷,养海万年”是吴厚刚提出的企业生态发展理念,他的经营原则是企业发展要与海洋保护同步。

 

    吴厚刚率领獐子岛集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黄海北部建立起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海洋牧场,赢得世界瞩目。为养护海洋资源,他带领团队积极创新生态渔业生产模式,运用先进的底播养殖技术,划海为田,通过培育优质海珍品苗种,投放人工鱼礁、人工藻礁等设施,按区域轮番播种、收获,使落荒的海洋生态得以修复,有效保持生物多样性,环境资源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者共赢。集团每年投入数亿元资金实施海洋牧场增养殖生产,底播面积达100多万亩海域,近百亿枚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苗种由人工投入海底自由生长,每年可带来近二十亿元的丰厚收益,当地百姓自豪地称这片辽阔的海域为“海底银行”。从某种意义上说,獐子岛海洋牧场建设不仅为困扰中国海洋渔业的难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也哺育了世界的海洋生物,为人类造福。

 

    中国公众对MSC的认识是从獐子岛开始的,作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多样性平衡的水产业良好准则,被称为国际上条件最苛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认证。在吴厚刚的推动下,獐子岛集团顺利通过MSC现场评估,各项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MSC认证的渔场,对中国双壳贝类水产品重返欧盟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

 

    科技兴海

 

    吴厚刚注重科技创新,组织创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新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獐子岛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三大海洋科技巨头共同构建国家级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创造了“战略合作、项目对接”的产学研新模式,先后建立3个国家级实验室,承担国家“86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海洋、农业公益性行业等30多个渔业前端研究课题,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企业成功实施北鲍南养,采用新技术养殖海参,“海大金贝”成为第一个以企业为主研发的国家水产原良种新品种,并与“獐子岛红”扇贝、“獐子岛牡蛎”等顺利实现产业化。同时,还组织建设北黄海獐子岛观测浮标群,多项实用海洋数据准确服务于生产作业,而新型养殖捕捞网具的研究应用,玻璃钢渔船的大面积更新,更是加快了渔船渔具的装备升级,推进渔业节能减排。

 

    吴厚刚大胆开启全面信息化建设的破冰之举,导入国内首个渔业企业ERP项目,从传统管理方式中脱胎换骨,全体系打造数据平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6类70多个模块上线运营,为中国水产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树立了标杆样板,为行业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低碳护海

 

    在吴厚刚的倡导下,獐子岛集团打开了一扇通向环保、低碳事业的大门,对经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炭汇或碳源进行系统化管理,以低碳的标准调整和指导企业工作,将“低碳”上升为文化理念,率先进行碳足迹评估,发展蓝色低碳经济。集团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碳汇渔业实验室,意味着我国渔业产业正在向碳汇生态型转变和升级。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海洋生态保护中来,在首届“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上,作为唯一参会发言的中国企业,吴厚刚表示:将始终坚持贝类规模化底播增殖的自然生态养殖模式。作为达沃斯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创始会员和唯一水产企业会员,他又不失时机地宣讲“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海洋开发”,呼吁企业界“新领军者”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要发挥表率作用。2010年10月,世界公认最权威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SGS为獐子岛颁发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食品认证证书,同时认定獐子岛集团是碳汇企业。这是有据可查的全球渔业企业中,第一个被认定为碳汇的企业。

 

    在中国渔业炭汇研究创始人唐启升院士的支持下,吴厚刚组织开展对海洋牧场的碳汇测算并发布最新数据:公司5万吨三龄扇贝所带来的碳减排效果相当于53.136万棵大树一年在大气中的碳移除量。这一贝类固碳功能的结论颠覆了人们的传统看法,证明海洋牧场数百亿枚扇贝如同一片广袤无边的海底森林,使海水养殖成为不逊于植树造林的庞大的环保生力军。

 

    共富如海

 

    吴厚刚率领企业秉承“责任、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在集团不断做强做大的同时,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以共享发展成果反哺社会、回馈家乡父老和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

 

    吴厚刚发挥龙头企业对地区的带动作用,创新农民合作“五合一模式”,由政府搭建平台,科研院所提供科技支持,獐子岛及金融机构分别向养殖业户提供养殖发展资金,并由集团通过市场、管理、人才等优势扶植广大养殖业户扩大养殖规模,弥补了资金、科技、地域、信息、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将“小舢板”绑在“大船”上,让渔民参与到产业链中,降低养殖风险,实现渔民增产增收。“五合一模式”带动长山群岛的渔民共同致富,带动地区渔业发展、渔村建设,为海岛人民创造了城市化的生活环境。同时,獐子岛镇15000名渔民已成为集团的大股东,每年可从公司发展中获取红利、养老金。公司上市6年来,企业累计分红达8.4亿元。

 

 

    吴厚刚感召全体员工长期坚持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特别建立了慈善捐助机制,有效保证企业慈善事业的可持续性投入。从捐助地震灾区、捐助绿色大连基金,捐建四川净乐小学,到设立中国水产科学院奖励基金、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百人万元慈善基金,近年来獐子岛集团在扶贫济困、灾难救援、文化教育资助、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累计捐赠总规模达7000余万元。集团连续4次荣登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吴厚刚本人也荣获“大连慈善家”称号。

 

    依托海洋资源,身为黄海渔民之子的吴厚刚用生态理念和科技力量,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一个小岛的命运,一片海洋的命运。源自大海的态度,决定了一种根植于吴厚刚骨子里的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个性,以大海的魄力发展,以大海的性格处事,以大海的胸怀合作。 心有帆,海无界。作为中国渔业龙头企业的掌门人,他将带领獐子岛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思考和践行中国渔业企业和海洋未来发展的共同课题,为中国蓝色经济的崛起贡献毕生的力量!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