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报记者 纪岩青
第一次见到楚金勇,是在由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劳动最美丽·一线工人故事会”活动彩排现场。他穿着一身白色工作服,坐在观众席上,手拿稿纸,看着主持人一会要问的问题。当被问及是否得多背背台词,免得一会上台忘词的时候,楚金勇笑着说:“不用,这些问题都是我日常工作内容,都在我脑子里。”这就是楚金勇,一个做了9年蛙人的潜水员充满自信。
9年间,楚金勇获得了很多荣誉:2011年度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2011年~2012年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金牌基层标兵、2012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第二届“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的背后,他付出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127分钟的生死考验
2005年冬天,从海军潜水部队转业的楚金勇进入了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当了一名潜水员。海油工程潜水员主要是做海洋平台的基础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安装和调试、设备维护、平台废弃后的拆除等都是他们的工作内容。然而,海上作业环境的恶劣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低温、风浪、能见度差是蛙人经常要面对的难题。
楚金勇介绍说,潜水员下水要背着40多斤的潜水装备,身上穿的是防水服,可以抵御低温,但手套是不防水的,潜水员经常干完活后,手被冻得一点感觉都没有了。“说冰冷刺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概念。你摸过冷水吗?可能手进去能感觉到凉,但不至于不可忍受;而刺骨的海水就像是冬天把一盆水放在阳台上,吹了一夜的寒风后,早晨我们再把手放进水里,就会有扎手的感觉,再多待一会儿,骨节就会觉得疼,就得赶紧把手拿出来。我们在渤海湾冬天下水时就是这种感觉。”楚金勇说。
能见度差也是一大难题。楚金勇说,在陆地上,周围的环境可以一目了然,但到水里就要差很多。特别是在渤海湾,水深较浅,冬季风浪较大,海浪会将水下的淤泥都带起来,非常浑浊。潜水员到水里之后,就跟盲人一样。所以在作业前,潜水员一般都会先熟记平台的水下结构,楚金勇常用布条将眼睛蒙住,在甲板上模拟水下作业的动作。如果同时遇到低温和能见度差的恶劣环境,潜水员下水就要冒着生命危险了。楚金勇就有一次这样的经历。
2009年12月,渤海发生冰灾,水中的能见度几乎为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楚金勇在海水中坚持了127分钟,而且还遭遇了浮冰这个“杀手”。
当时,楚金勇带队进行渤中25-1单点抢修潜水作业。除夕当夜,考虑到作业难度等因素,楚金勇决定亲自下水作业。而这一下水,他就整整干了127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人要耽误很长时间。”楚金勇说,“我当时想着再坚持一会,干完了兄弟们就能在船上好好休息一夜了,怎么说也是除夕夜,虽然不能回家过个团圆年,但好歹也让大家能过个‘休息年’。”
而浮冰却差点让他没过上这个年。众所周知,平静的海面下,其实是波涛汹涌、湍流不息的。海冰直接拍击在潜水员身上,会造成潜水员受伤,也可能切断潜水员赖以呼吸的“脐带”,将潜水员封在海底出不来。而且,看似慢慢漂过来的海冰,其实转眼就可能到跟前。那次楚金勇完成作业,队员们把他拉上船的时候,漂过来的浮冰距离他只有十几厘米,再慢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危险,但楚金勇从没有后悔过。“我希望能不断向前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蛙人这个职业虽然给我带来很多考验,可是也让我收获很多。当我年老时,这些都是我的财富,可以让我在回忆人生的时候,不会感到遗憾。”楚金勇说。
收获信任只要一秒钟
除了工作上的辛苦和危险,蛙人们也要面对很多的诱惑。和楚金勇一起进入海油工程的潜水员,有的人去经商了,有的人去私营企业了,也有人做休闲潜水了,但他这么多年来还一直坚守着。用他的话说,海油给了他家的感觉。而兄弟间的情谊,也是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大家庭的一大原因。
“以前人们说蛙人这个职业是只有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一起从事的工作。因为干这行,同伴间要有绝对的信任,要信任到能把生命托付给对方。”楚金勇说。他就有这样一群生死与共的兄弟。
2012年2月,渤海湾曹妃甸油田,一条正在生产运行的天然气管线因持续低温而结蜡影响正常生产,必须紧急关闭海底管道阀门。接到通知后,楚金勇和他的蛙人团队迅速赶往海上作业点。
入水后,楚金勇发现情况比想象的更糟糕。2月的渤海湾,海底漆黑一片,海水温度在零度左右。就在楚金勇摸索着游向阀门时,突然被渔民废弃的渔网挂住。“我们每次下水的时候,都带着好多装备,很容易挂到东西。那次下水时,突然就不能往前走了,我意识到可能是钩到什么东西了,往后一退,也动不了。我就想要先找到绞缠的地方,再用潜水刀将渔网割开。可又不敢随便动,否则只会让绞缠的地方更多,想要脱身就更难了。” 说起那次的经历,楚金勇至今仍心有余悸。
20分钟过去了,楚金勇的双手逐渐失去知觉,已无力自救。船上得知情况后,马上派遣一名潜水员下水营救。可没想到,这名潜水员刚刚找到楚金勇时也被渔网缠住,但这名救援潜水员果断拔出潜水刀割断绞缠楚金勇的渔网。脱身后的楚金勇没有自己出水,而是回身用潜水刀割断救援潜水员身上的渔网。就这样,两人一起成功脱险。
“这一刻,我觉得这就是兄弟!而我们蛙人之间收获信任只要一秒钟。”楚金勇说。
家人的支持是他的力量源泉
今年36岁的楚金勇,平均每年出海260天左右,水下作业时长达47196分钟。参加工作近10年,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日子却加起来不足一年。楚金勇常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恪尽职守。”尽管这么说,但对家人他仍然有着愧疚。
2010年11月初,楚金勇在出海前一天给家人报平安时,得知父亲确诊患上脾脏囊肿,已经做了摘除手术。家人怕他担心而没有提前告诉他,等到父亲平安做完手术才通知他。那一刻,想到父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的情景,想到母亲终日的辛苦忙碌,楚金勇感到深深的自责,面朝家的方向,流下了眼泪。
和父母一样,楚金勇也经常是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每次说起工作,他都草草带过,就是怕父母担心。有一次央视报道他的事迹时,他恰好在父母家。一家人原本其乐融融地围坐在电视机前,但看着看着,父母却沉默了。楚金勇说:“我当时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了,赶忙解释说没那么悬,不像报道里说的那么危险。”
对于妻子,楚金勇除了内疚,还有感激。“说实话,没有她的支持,我不可能这么安心工作。虽然她觉得累的时候也会说‘嫁给你们潜水员算是倒了霉了’,但过后她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担负起一个妻子的责任,甚至是替我担负起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