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兴光
姓 名:余兴光
工作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事迹概要:
余兴光,一个从闽西山区红土地上走向海洋的人,在经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污染影响重大考验面前,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敢于担当,迅速有效科学地组织开展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我国海洋核应急监测分析工作,安全圆满地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次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余兴光用勇气和忠诚谱写了一篇海洋核应急监测作战指挥的精彩人生诗篇。
事迹介绍:
一个敢于担当的海洋人
2011年3月11日,对国人来说,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余兴光下班以后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看看当天的新闻。当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日本东部沿海的惨状在电视中反复播放时,职业的敏感性使余兴光意识到,地震引起的海啸有可能对我国的海洋和沿海地区造成重大影响。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更促动余兴光对海洋热爱的敏感神经。2011年3月13日一早,周末原本平静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会议室里,此时却讨论十分热烈。大家表情凝重、神情专注。余兴光正与放射化学、水文动力、海洋生物等专业的科研人员们紧张地商讨如何快速、有效开展应急监测各项工作,为我国海洋领域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提供决策上的一手数据支撑。由于事发突然,又无核应急相关经验,理清工作头绪和应急程序就成为应急工作第一急事。余兴光与科研人员们经过短暂的商讨后,决定首先成立工作组,并亲自担任应急工作组组长,组织和协调各项应急监测工作迅速展开。在国家海洋局党组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国家海洋局环保司的精心组织下,余兴光不仅高效组织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应急监测工作,而且还出任海洋放射性监测预报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保障了应急监测各项工作科学、有效、高效的实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海洋放射性监测中,如果能快速富集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则将大大提高监测效率。余兴光敏感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头脑中闪现出单位正在开展“海水中137Cs快速富集采样装置”的研究与运用工作。于是,余兴光立即来到实验室,询问科研人员相关工作进展。当得知该装置正处于调试阶段,余兴光兴奋地说,想尽一切办法加快海试工作,以检验该采样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快投入到海洋核应急监测工作中。为了给科研人员打气鼓劲,余兴光亲自带队出海采样与海试,验证该装置的可靠性。
密切关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展态势,并及时从科学角度为国家提供工作建议在当时应对日本核事故有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日本福岛电站核事故升级,风险加大。哪怕是节假日,亦或深更半夜,只要工作情势需要,余兴光都毫不犹豫地与科研人员一道会商,研判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的情势发展,及时提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会商意见供上级领导决策参考。
在余兴光有力的组织下,海洋三所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展全国沿海各海区送来的海水、生物样品分析检测工作,以对海洋、对社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从采样、送样、分析、检测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关把控,确保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国家海洋局党组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日本福岛核电站向海洋排放大量高浓度放射性污水,对海洋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也是持久的。除了做好我国管辖海域的核应急监测,开展国际公海海域的放射性监测,了解核污染动向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保护具有未雨绸缪的作用。在得到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命令以后,余兴光又迅速投入到一场新的战斗。
为了抢抓战机,余兴光连续多次北上天津、南下广州,寻找适合的调查船舶,有的今天答复可以考虑,明天就婉言拒绝合作请求。然而余兴光却并没有放弃,他用对海洋事业的赤诚与专业知识,与合作方达成高度共识。
监测船舶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却又接踵而至。在全世界都笼罩在日本福岛核危机的阴云下,监测海域放射性污染如何,是否对我监测人员构成重大核辐射风险?此时又正值台风多发季节,监测船深入6000多米水深的西太平洋是否安全?监测海域时有余震发生,最大余震甚至达到7.0级,队员们又远离祖国,他们是否能够克服遇到的总总困难与恐惧?面对种种问题,余兴光此时心里也没有了底!去!还是不去?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是国家交给的使命,这就是一场战斗!军令如山,容不得半点迟疑!于是,余兴光果断决定,说,尽一切办法,也要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实施。
余兴光带领同事精心准备,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监测实施方案,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并充分考虑到各种最不利因素,并做好多套应急预案,以给队员们最大的安全保障。在短短的15天时间里,余兴光和他的同事们做好了所有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受到国家海洋局党组的高度肯定。2011年6月16日,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担任我国首次西太平洋公海海域放射性监测任务的“南锋”号监测船徐徐驶出厦门港,去执行那神圣而又光荣的使命。
我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受到日本方面的跟踪阻挠,并通过媒体和外交途径无理施加压力。每一名队员在海上环境无不牵动着余兴光的心,那些天,余兴光寝食难安。他想着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哪怕是拿到既定海域一个监测数据,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有个交代,就是对我国海洋事业的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他一方面密切与船上人员沟通,稳定前方人员情绪,有时,甚至凌晨两三点还在与前方人员商讨工作执行计划;另一方面,他又及时向上级汇报最新工作动态以及应对措施,让组织、让领导放心。当全体监测队员平安的回到祖国以后,余兴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当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有了分析结果的时候,余兴光神情又凝重了起来,因为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已经受到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明显影响,这将可能对我国管辖海域环境形成潜在威胁。
2011年12月27日,执行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第二航次任务的“向阳红09”船胜利返航,初步监测数据再次表明,西太平洋海洋生物收到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却更加明显。如今,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它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确实长期的、持久的。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也还远远没有结束,余兴光和他的同事,仍然将继续为我国的海洋环境安全努力奋斗着……
余兴光正在和同事们开展海水中137Cs快速富集采样装置海试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